广东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附件

发布日期:2019-06-06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 蒋宇航

广东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广东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附件PDF查看


一、成果总结报告..................................................................................................................... PAGEREF _Toc13016 3

(一)问题与解决.............................................................................................................. PAGEREF _Toc7512 3

(二)技术知识+人文主题:4年研究“双元”思维取得模式“扩容”成果......................... PAGEREF _Toc16818 4

(三)双任务驱动教学:第一轮成果应用检验创新教学法研究............................................ PAGEREF _Toc25095 5

(四)主题教学+双任务驱动:第二轮成果多校联合检验提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 PAGEREF _Toc28172 5

(五)“双元制”模式应用:产教整合在第三轮检验研究中提质课程建设............................ PAGEREF _Toc861 6

(六)通用技能+特定应用:在第四轮成果检验研究中成功申报电子竞技专业..................... PAGEREF _Toc22011 7

(七)总结......................................................................................................................... PAGEREF _Toc10847 8

二、 教学成果鉴定书................................................................................................................ PAGEREF _Toc31910 9

三、 教学成果应用和效果证明材料......................................................................................... PAGEREF _Toc15082 12

(一)《中职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实践与理论创新》研究报告............................................... PAGEREF _Toc13953 12

前言.......................................................................................................................... PAGEREF _Toc24451 12

正文.......................................................................................................................... PAGEREF _Toc5210 13

第一阶段(2002~2012年):个人创新探索............................................................. PAGEREF _Toc7347 13

一、 本课题研究起源................................................................................................ PAGEREF _Toc11194 13

二、 十九大精神进课堂............................................................................................. PAGEREF _Toc28768 16

三、 “任务”与“问题”的区别............................................................................... PAGEREF _Toc20332 19

四、 新尝试.............................................................................................................. PAGEREF _Toc25786 21

五、 借鉴.................................................................................................................. PAGEREF _Toc8492 23

六、 两项重大突破.................................................................................................... PAGEREF _Toc31664 25

第二阶段(2012~2017年):团队协作研究............................................................. PAGEREF _Toc28101 28

七、 教学设计思想新发展......................................................................................... PAGEREF _Toc16149 28

八、 广州市教育科学“125”规划课题...................................................................... PAGEREF _Toc3880 31

九、 攻坚克难新成果................................................................................................ PAGEREF _Toc25303 34

第三阶段(2017~现在):全面推广应用.................................................................. PAGEREF _Toc11334 37

十、 跨校联合实验.................................................................................................... PAGEREF _Toc4594 37

十一、 主持人主要成果............................................................................................. PAGEREF _Toc11444 40

十二、展望................................................................................................................ PAGEREF _Toc1035 42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9820 44

(二) “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研究................................................................. PAGEREF _Toc10456 45

1.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验收结论....................................................... PAGEREF _Toc32201 45

2. 获奖...................................................................................................................... PAGEREF _Toc24504 46

3. “双任务驱动教学”实验公开课反思..................................................................... PAGEREF _Toc30165 51

4. 实验团队教学总结与反思...................................................................................... PAGEREF _Toc9520 62

5. 教学效果课堂调研................................................................................................. PAGEREF _Toc4543 72

(三)市级精品课程......................................................................................................... PAGEREF _Toc11555 86

1. PS图像处理基础与实战运用》认定证书............................................................. PAGEREF _Toc1266 86

2.三平台三基地运作机制课题成果....................................................................... PAGEREF _Toc22531 86

3.《微店综合运营》结题报告(节选)....................................................................... PAGEREF _Toc1541 87

1)立项背景........................................................................................................... PAGEREF _Toc8781 87

2)第一轮行动....................................................................................................... PAGEREF _Toc18109 89

3)寻求突破........................................................................................................... PAGEREF _Toc26885 92

4)第二轮行动....................................................................................................... PAGEREF _Toc8469 94

5)创业班实验....................................................................................................... PAGEREF _Toc29466 97

6)第三轮行动....................................................................................................... PAGEREF _Toc18844 99

7)课程建设对新专业开拓的贡献......................................................................... PAGEREF _Toc28371 102

(四)“十九大精神进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活动............................................................... PAGEREF _Toc6567 105

1. 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成果报告.............................................................................. PAGEREF _Toc19378 105

一、组建信息技术专业的研究团队........................................................................... PAGEREF _Toc22567 105

二、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 PAGEREF _Toc23673 105

三、发挥各专业老师的专长,明确分工.................................................................... PAGEREF _Toc24101 106

五、搜索大量的十九大的资料,提炼素材................................................................. PAGEREF _Toc18984 106

六、根据素材和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设计.................................................................... PAGEREF _Toc7223 107

七、课前制作微课,提高教学质量........................................................................... PAGEREF _Toc26679 107

八、开设APP应用开发课程...................................................................................... PAGEREF _Toc15194 107

九、游戏评价成为亮点............................................................................................. PAGEREF _Toc30783 108

十、总结.................................................................................................................. PAGEREF _Toc20357 108

2.2018年广东省“创新杯”说课比赛教学设计.......................................................... PAGEREF _Toc10625 109

3.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教学公开课............................................................................ PAGEREF _Toc7960 113

(五)电子竞技与电子商务专业关系说........................................................................ PAGEREF _Toc2784 117

五、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廉政情况鉴定............................................................................... PAGEREF _Toc7252 121


一、成果总结报告

《“扩容”双元制模式内涵,“提质”中职教育教学与专业建设改革发展》

成果总结报告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课题组 蒋宇航执笔

(一)问题与解决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认为:“职教20条的主导思想是深化改革,主要目标是高质量发展,价值导向是强化服务,构成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略。贯彻落实好职教20条,需要深刻领会其中‘新意’,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用新方略指导新实践。”

作为一群中职教育者,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更新传统旧观念?怎样提高认识,怎样用新方略指导中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这一连串“提质”学生发展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要借鉴“双元制”等模式,要“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指出:“实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推动校企共建重点专业。”

这就是本成果的解题方略。

“双元制”,这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指由企业和相应的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完成的职业教育。一元是职业学校,主要是系统性地学习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主要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必须经历在学校与企业两个不同场所的学习。

学校和企业,这是互补的两个单位,需要是互补的、行为目标是互补的、方式方法是互补的。因此,本成果认为“双元制”模式蕴含了这样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在项目中发掘出两个互补要素形成搭配,互相配合,产生出系统效益,从而有效地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并获得更大的教育教学改革效益。

本成果的研究就是依照“双元”化思维理念,有意识地从教育教学主体“双元制”“扩容”到教学内容的“双元制”,采用行动研究法,经过4年研究获得成果。此后10年,通过四轮行动,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产教整合这五个重要的层面上,以信息技术专业为基础开展了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并通过与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和广州市中职信息技术教研会合作,大面积的老师参与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二)技术知识+人文主题:4年研究“双元”思维取得模式“扩容”成果

何克抗教授在《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发表论文《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在此理论指导下,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并由此逐步发展起了“任务驱动教学法”。

本成果主持人从2003年开始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2004年取得奠基性成果,成果汇总在论文《基于项目学习的网络课程研究》(华师大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论文提出“事情三态模型”,定义问题的本质就是手头上没有改变事情状态的现成工具。因此,问题解决教学就是学习“寻找”转变事情状态的工具;“工具性”是“问题解决教学法”的主要特点。从而科学地区分了“任务驱动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的异同。

2008年,成果论文《信息技术课主题式任务驱动教学》在《中小学电教》第8期发表。运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最关键的是如何能够设计一个“好的”教学任务。如果学习任务太难,学生不能完成任务,等于没有开展学习。任务太简单,学生轻易就完成了,没有经历什么练习与思考等于没学到什么东西。

因此 ,只要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设计一个“好任务”的难题就必须加以解决。该成果论文针对信息技术是一门客观技术课程,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容易只关注其中的技能性的特点,通过运用“双元”思维,围绕“信息素养”这个核心提出了“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改革,有效地“扩容”了双元制模式内涵。

但信息技术要处理的对象是信息,而信息是具有意义的,就不会纯粹客观。因为,对信息意义的理解总是会与人的主观性意识有关。本成果从解决这一难题入手,创新性地提出一个“好任务”应该具有“双元”的价值:一元是客观技术知识,另一元是德育与社会主题。

任务内涵的双元制,虽然没有能够最后解决如何设计一个“好任务”的难题,但在指导方略上确立了“双元”思维模式,在实践中提升了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文化品位,有效地体现了《信息技术基础》作为一门通用基础课程的文化功能。并确立本成果《中职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实践与理论创新》项目,在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上,有效地解决了一直让老师们感到困难的情感目标设计这一难题,相关课题的发展性研究仍在继续进行中。

(三)双任务驱动教学:第一轮成果应用检验创新教学法研究

为有效解决“好任务”设计难题,本成果将检验研究应用于教学法改革研究上,跳出“好任务”设计的思想桎梏,以“双元制”思维直接改革“任务驱动教学法”,创新性地提出“双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双任务搭配”的设计,通过任务组的系统功能,方便有效地解决了一个“好任务”的设计难题,并进一步提出相配套的“三环节递进课型”新成果。

20133月,立项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研会课题《“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实践研究》。20153月结题,验收专家认为:“研究有新意,成果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较高。”

20142月立项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特色课型课题《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讲课型课堂实验研究》,2016年结题。

2015年,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双任务驱动”新课型教学设计与教学操作研究》立项,20177月结题。公开发表论文6篇,课题负责人2篇,核心期刊1篇,出版论著1部;校内交流论文、及“双任务驱动”教学设计一批,带动了我们学校信息科组近20名老师都参加到研究活动中来,

理论创新是本轮成果检验的重大收获。尤其是在已由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的论著《“双任务驱动”新课型设计艺术》,站在一线教师的视角,采用文献研究法,全方位地思考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观点新颖,富有启发性,在教育是培养人的科学还是培养人的艺术这个基本问题上,一改传统教育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的折衷观点。或者认为教育是科学,而教学是艺术的观点不同。明确提出教育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艺术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学是教育艺术的创作工具,并由此获得许多有意义的理论成果。

(四)主题教学+双任务驱动:第二轮成果多校联合检验提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

20171018日,党的十九大召开。有力地促进了本成果在新一轮的检验研究中,发展了《中职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实践与理论创新》项目研究。

借助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研会这个属于广州市全体中职信息技术教师的大平台推广,有6间学校提交了联合研究的工作方案。其中有: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各子课题主持人为学校信息技术科组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全部高级职称以上,有较强的教学教研组织工作能力,能有效带领广大专业教师共同参与本课题的研究。跨校联合实验,不仅扩大了实验样本,而且能互相检验,互相推进。

在内容上,活动以“十九大主题+双任务驱动教革”的“双元”化思维开展。通过专家文件解读与教师教学示范双结合,课题组老师教学视频放在市教研会网店上,让全市中职信息观摩及点评,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81月,活动以《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与建设机制研究》为题申报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虽然课题立项惜败,对我们多个研究团队的士气造成一定打击。但我们坚持了下来,把这作为一个真正有社会意义,有教育价值。目前,本项目已取得的一批成果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教学总结,以及视频观摩和点评等,以及老师以这个内容参加省市教学技能竞赛获得奖项。(详见《中职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实践与理论创新》研究报告及《市政职业学校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成果报告》)

(五)“双元制”模式应用:产教整合在第三轮检验研究中提质课程建设

2016年,电子商务专业市级精品课程《PS图形图像处理基础与实战应用》立项。借助学校教育集团,采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扩容”双元制模式,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课程整体上,“学校+企业”=“内容建设+技术支持”;内容建设上,“学校+企业”=“学习任务+真实项目”;师资队伍上,“学校教师+企业专家”;学生组织上,“运营社团+班级学习”。校企各自发挥优势,并以“课程建设+队伍建设”为重要目标,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带动教师的发展。目前,这一课程的建设已经结题,并出版教材《图形图像处理基础与实战》1本。

2017年,电子商务专业市级精品课程《网店综合运营》立项。以上一门课程建设成果为基础,以“活动+课堂”的方式进行建设,密切与企业的合作,运营企业真实项目,并与“创新创业”试验相结合。打破了45分钟的课的概念,在更大的范畴上来理解“课”的概念。

“学校+企业”的双元思维,及时关注电商行业的发展。比如,移动电商的发展,农村电商受到国家重视,微电商的出现,尤其是各企业对新媒体运营人才的需要,整个业态的发展,促使我们把课程名称改为《微店综合运营》,课程内容强调重视学生新媒体运营这一新电商技能的培养。目前课程建设全部完成,等待通知准备结题。

(六)通用技能+特定应用:在第四轮成果检验研究中成功申报电子竞技专业

2018年,学校领导给我们布置了开设电子竞技专业的研究任务,以体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职能。当时,新的中职专业目录还没颁发,“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还不在中等职业教育目录内。

开设电子竞技专业,最大的难点有两条:1、社会的疑虑。2、学生将来的就业。

社会、家长担心开设电竞专业会误导青少年“沉迷游戏”。由于这一种观点的存在,在国家鼓励发展电竞产业这一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更不能缺位。我们学校率先开设电竞专业,本质上也是社会的迫切需要,体现了职业教育人的担当。

经过充分调研,我们通过“扩容”双元制模式的指导方略来申报和建设“电子商务(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

然而,电子商务专业可以和电子竞技专业联系起来吗?这正是本成果独特的创造能力。我们建设的电竞专业的双元化特点是:“新电商+电竞行业”。即,作为新电商的通用的新媒体运营技能在电子竞技这一特定的行业中的应用能力。

我们建设的电子商务(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中职人才,学生既能从事电子竞技行业各种岗位的工作,又能适应各行各业对新媒体运营人才的岗位需求,同时也是促进了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新发展。

我们是全省第一所开办电子竞技专业的公办中职学校,具有领先性与示范性。目前已经通过广州市教育局的审核,2019年招生。




成果主持人与职教名家何文生、朱志辉一起应邀到番禺工商职业学校介绍电子竞技专业建设情况

成果主持人与职教名家何文生、朱志辉一起应邀到番禺工商职业学校介绍电子竞技专业建设情况

(七)总结

本成果从2004年开始正式研究,2008年获得成果,随后持续到201812月的成果检验。从成果主持人教育观念更新开始,带动学校信息技术科组全体老师参加,共同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

成果特别改革了传统“任务驱动教学法”,“双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不提出了一种方法,还有可具体实施操作的“三环节递进课型”。对解决一个“好任务”设计的难题效果明显,并已辐射到其他兄弟学校。

成果在专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特别重大的突破,《中职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实践与理论创新》项目以提炼人文主题的方式,解决了一线专业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如何设计情感目标的难题,而且联合了其他学校老师,共同以“十九大精神进中职信息技术课堂”为主题开展成果检验研究活动,对中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重大的示范作用。

成果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创新,不仅发表了多篇论文,丰富的创新观点尤其集中论著《“双任务驱动”新课型设计艺术》中,这不仅是一本研究课型设计的教学实施方法论,更是转变了教育思想、也是根据时代新需求更新了教育观念。

教学培养和教师发展,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上取得重大成效。

2019522

二、教学成果鉴定书




专家组成员

姓名

单位

职务

备注

黄轩

广东省计算机学会

秘书长

组长

蒲少琴

原广州市中职信息技术教研会

会长

中职教育专家

陈健勇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

教务处主任

中职教育专家

葛健

广州市贸易职业学校

主任

中职教育专家

薛宁海

广州市电子职业学校

计算机科长

中职教育专家

陈桂香

广州市土地房地产职业学校

高级老师

中职教育专家

唐书慧

广州市智教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企业专家

赵宏胜

南方电竞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

企业专家



二、教学成果应用和效果证明材料

(一)《中职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实践与理论创新》研究报告

前言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学生生活在当今的时代,是不断在变化的,社会对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中。因此,即使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依然有效,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教育教学需要有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活力,而只有创新才能赋予教育教学这样充满生机的活力。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本课题研究追求的第一项品质就是创新。从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始,以有效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力求在实践的方法上有创新,再到理论的认识上有创新。在创新中解决问题,在创新中解决难题。

本课题研究追求的第二项品质是实用。以方便教学实践为标准,如果解决问题的方法复杂,程序繁琐,尽管有实效,但在本课题的专业衡量中,就是不实用。因为每个一线老师工作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有限,相关研究解决问题的成果应简洁有效,方便操作。

本课题研究追求的第三项品质就是工匠精神。本课题研究从个人探究开始,到团队的集体协作研究,围绕“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有关一个“好任务”的设计问题,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精神,坚持了十年的时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一小步一小步不断打磨,不断取得进展。

本报告是课题十多年工作的一个较全面的回顾,但只是一份中期汇报。因为本课题的研究目前还没有结束,暂时也还没有结束的时间表,还计划继续从本课题的角度面对教学现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本报告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本课题研究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构想作了展望。

正文

第一阶段(2002~2012年):个人创新探索

一、本课题研究起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并称为三大学习理论。这三大理论各有特点,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顿悟,是组织、构造的完形,并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依靠的不是教师的传授,而学习者在自己的经验过程中主动建构起来的。

“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流行于国外教育领域。1997年,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在《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发表论文《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率先向国内读者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归纳出其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该文不仅将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介绍给读者,而且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来介绍。不仅介绍了几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同时还提出了与传统教学设计原则不一样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六点教学设计原则。(即“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概念。

文中创新性地提出:“传统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在现代化教学中,通常要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所以还应该增加‘媒体’这个要素。”[2]赋予教学媒体,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把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教学观念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所谓教学情景,是能引起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具体教学上,这种目标达成,通常就是采用在情景下完成某项任务的方式来实现意义建构,而不是直接的“传授”。

在当时国内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何克抗的这篇论文满足了人们对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论的需要,受到广大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热烈欢迎。有资料统计,这是我国教育领域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之一。建构主义理论也因这篇论文而迅速进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出“任务驱动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法和相关的教学模式。

1998年《电化教育研究》第2期,发表论文《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的下半部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几个实际课例,其中课例3华盛顿州立大学农学院教改课例,归纳教学过程的6个步骤:(1)通过分析教学目标确定主题;(2)创设情景;(3)独立探索,列出了4个学习主题;(5)自我评价;(6)深化理解。

论文下篇也很重要地提出了主题教学的观念。尽管论文中对这个“主题”概念的含义,主要是指与专业内容相关的专业主题,也没有展开论述,但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领域内,是最早提出主题教学这一观念的论文。

不过由于论文上篇的影响太大,以至人们对下篇所涉及的主题教学的重要性,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上2000年《电化教育研究》第12期,发表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的论文《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并提出:“问题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与客观主义不同,建构主义用问题来驱动教学……。提出学习任务,是整个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和重点”。于是,人们更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上。所谓“术有专攻”,这样就使任务驱动教学成为信息技术学科主流的教学法了。

对任务驱动法教学的研究论文是相当丰富的,若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关键词在百度查询,可找到相关结果约694,000个;若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关键词在百度查询,可找到相关结果约913,000个。在百度上了“教学情景设计”为关键词,可找到相关结果约669,000个。即使在今天,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主题,相关论文层出不穷。

但这几篇重要的论文,并没有明确区分“问题”与“任务”的异同。这大在原则上当然不存在问题,韩愈《师说》中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项完成的任务,这样理解完全行得通。实际上,有些教师也常常喜欢用问题来表征任务。

但人们同时又认为: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3]这与“问题解决”教学在表述上,又是存在差异的。

任务驱动教学有两个基本目标:

1、通过活动完成任务,从而实现知识学习;

2、采用处探索,互动协作的教学方式。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需要有效地完成任务,因为学生是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实现知识建构的;强调自主学习、互动协作的方式,则是有更高的教育追求。教育不止于知识学习,更是人的发展。因此在这一教学法中,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像锚一样,确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

如果存在这样的“任务”,难易适中,能够适应学生的特点,学习水平和能力,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按维果茨基的发展区理论说,就是学生跳一下就可以够得着的。这样的任务老师们常称之为“好任务”,因为太难的任务因为学生完成不了而放弃,无法开展学习,实际上教学价值并不高,学生获得的只是挫折感,这是“不好”的任务;太简单的任务,学生轻易地完成了,既没学到什么东西,也不会获得什么满足感和成就感,对学生同样不具有太大的教学价值。

因此,如何设计一个“好任务”是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个核心的问题,也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应用中的一个难题。因为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情况是有参差的。当教师针对中间情况的学生设计了一个“好任务”,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这种“好任务”可能永远都是太简单的“不好的”任务,对能力弱的学生,这个“好任务”又永远是太难的“不好的”任务。于是,在同一个班级中,一个“好任务”就永远都落在了是“太简单”还是“太困难”的纠结中。

二、十九大精神进课堂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正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高举了旗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方略、描绘了蓝图。

历史新起点,气象再更新。十九大精神是当前社会最有意义的人文主题,因此,本课题计划在2018年~2019年度里,开展“十九大精神进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作为“主题教学”,一定是要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十九大进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活动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则是要验证人文主题与教学情感目标同一性这一理论成果。

而为了配合本次研究活动,我们对“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和细化。在之前的研究中,就如在论著《“双任务驱动”新课型设计艺术》里总结的那样,“三环节课型”是一个具有弹性的结构,各环节的作用可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设计。这种有条件的动态的、模块化的课型观,本就是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一项成果。但为了减低研究难度,让实验老师集中力量聚集于情感目标的设计上,本课题觉得有必要采用传统做法,明确一个应用模式。

本课题在教学实践的研究中发现,在“三环节”课型的设计中,其中:第一任务;第二任务;交流分享,这种课型设计是最常见的。也可以说,从数据归纳的角度看,这种设计最经典的“三环节课型”应用模式。通过比较归纳,我们又发现其中我们称之为“三三式”的设计最为简洁有效。因此,我们这次的研究活动就以这一模式为标准开展教学。

所谓“三三式”模式,就是在把堂课的结构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做三件事情。每个环节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我们又各赋予一个不同的名称,具体可见下表:

三个环节

三件事情

参考时间

看一看,动一动(基础任务)

抛出第一任务(直观化)

3

老师演示(要强调关键点)

12

学生跟练(学生协作学习)

想一想,做一做(递进任务)

抛出第二任务(直观化)

3

学生自主完成

12

老师协助学习(强调重难点)

说一说,听一听(分享交流)

抛出分享话题(或提要求)

2

学生分享交流

5

老师小结

3

看一看:就是学生看老师的示范。

动一动:学生动手跟练。

想一想:学生分析任务。

做一做: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自主探索。

说一说:向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听一听:就是听别人的分享。

当然,在“看一看”这个模块里,不等于学生就不动手练习;在“动一动”这个模块里就不需要老师的讲解,但在表格中也可以看到,在三个模块里,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从第一个课堂模块到最后一个模块,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不断强化的发展过程。但是,这个模式并不是僵硬的,在每件事情里,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而是既有条理,又丰富多彩的。

这一进展,在理论上,也是对课型与课型模式这两个概念的区分。课型这个概念在《中国教育百科全书》里面有定义,但对课型模式没有定义。课型模式的概念在百度百科中也没有定义,但可以搜索到有研究者使用这个概念。在我们这个项目中,如果我们不仅把课型看作是若干教学模式叠加的结果,而且还是指导叠加教学模式的方法,那么,按照我们在广州市教育科学“125”规划课题取得的成果,模式就是方法的使用方法的意思,我们所说的“三三式”课型,就是“三环节课型”的一种使用方法,也就是一种课型模式。

“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信息技术课堂”项目作为“中职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实践与理论创新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是实践和理论的最新发展,在实践成果上,预计可以要取得如下有实际价值的成果:

1、教材处理模式改革:“专业化+时代化”

“十九大精神”具有时代性,内容上超越课本。因此,如何把专业内容与现实联系起来,如何把课本与“十九大”材料结合起来,实质上是改革教学材料的研究。

2、教师行为模式改革:“创造者+启发者”

教师的课堂主题的设定本身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创造学习材料间的联系,创造学习材料与现实的联系,创造师生关系,创造学生的活动形式,教师的教学行为首先是创造者的行为。与此同时,教师也必须在自己的创造中,启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启发学生的顿悟。

3、学生行为模式改革:“学习者+探索者”。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主动的学习者。学生不是等待教师告诉他什么,而是要主动去探索,那是什么。课堂教学需要为学生腾出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也需要养成自主探索的习惯。

4、教学媒体应用模式改革:“陈述性+姿彩性”

在教学中老师的陈述作用是重要的,陈述性可以把知识、或要求明确地交到学生手中。课堂教学媒体从“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模式,发展到今天的电子化、多媒体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接收效率,促进了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或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尤其在任务的抛出,更应善用多媒体的丰富的表达能力。灵活运用多媒体,使信息的传达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使学生对任务的理解更直观、更全面和更准确。

目前,本项目已申报省社科哲“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进度是已通过科研处审核。

三、“任务”与“问题”的区别

“好任务”的设计难题,是可以解决还是不可以解决的?

对一线教师以及研究者而言,只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好任务”的难题就必须要加以解决的。但是,“好任务”的获得若只在“任务设计”、或“任务优化”这样的思路上打转转,这个难题就是无法解决的。因为已经有过不少的尝试,若同时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任务设计”为关键词,可在百度上找到相关结果约118,000个,在中国知网上查询,最新的相研究论文在2018年6月仍有收录到。可见大家都很努力去解决这个共同的难题,从“试错”角度说,也几乎是试尽了所有的可能性。所以,“好任务”必须跳出是“设计出来的”这一思维的桎梏,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本课题认为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假设:所有的任务都可能是“好任务”,也都可能是“不好的”任务。问题的关键不在任务本身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而在如何、以及以怎样的方式来使用“任务”。在这一新认知下,关于“好任务”的难题就不再是一个设计问题,而是怎样选择教学法的问题。

这就需要回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源头上,从厘清“任务”与“问题”的联系与区别上入手进行研究。在任务驱动教学研究中,从一开始就没有对“任务”与“问题”这两个概念进行严格的界定,在教学实践中也往往被认为是一回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但如果对这两个概念不加区别,是否意味着“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问题解决教学法”是一致的?

本课题的研究准确地抓住了这一核心,显然,对“任务”与“问题”这两个概念不加区别是不合适的。因为如果“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问题解决教学法”是有区别的,那“任务”与“问题”就应该有区别。如果“任务”与“问题”没有区别,那“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问题解决教学法”就是一回事。

本课题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描述性地提出一个“事情三状态”模型。即任一件事情都可以分成这样三种状态:起始状态,过程状态和目标状态。这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式的模型,十分巧妙地、也是创新性地区分了“任务”和“问题”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异同。

“任务”和“问题”的共同性在于它们都是一件待去完成的事情,完成一件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都是使事情从起始状态改变到目标状态。区别在于事情做得顺利还是不顺利。事情能做得顺利的,做这件事情就是完成任务。事情做得不顺利,存在障碍,遇到了困难,就是出现了问题。而“障碍”或“困难”的本质是找不到改变事情状态的“工具”,或者就是“工具”的缺失。如果找到了“工具”,困难就消除了,“问题”就解决了。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问题解决教学法”教育的价值上就体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关的研究过程及成果,汇总在2004年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基于项目学习的网络课程研究》中。这篇论文也是最早提出“项目课程”这个概念的研究,研究针对《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第9期《开放教育本科生网上情况的调查分析》的调查结果展开,从远程教学的角度逻辑地提出了项目课程的定义,揭示了项目课程的特点,以及项目课程的组织逻辑。其中,有关“任务驱动”与“问题解决”比较,是作为项目学习的教学法支撑的研究。

有关“任务驱动”与“问题解决”教学比较研究取得的成果实用性明显,对指导教学实践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让人们纠结的任务是设计得“太简单”还是“太困难”的问题,就不复再存在。所有的任务都是“好任务”,都可以具有教学价值。在这样的理念下,有关“好任务”的设计就成为这样一种“可能性”判断:在这个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在使事情从起始状态改变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是可克服的还是不可克服的。如果是可克服的,就可以采用“传统的”任务驱动教学,如果是不可克服的,就必须把克服障碍的“工具”交给学生,不需要学生去进行寻找“工具”的探究。“问题”的本质就是改变状态工具的缺失,若能找到有效的“工具”,“问题”就消除了,障碍得以克服。

这样的界定,就能在应用中保持“任务驱动教学法”及“问题解决教学法”各自的特点,且方便切换使用。如果觉得“任务”太简单,需要增加难度,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就可以通过把“工具”隐藏起来的办法,在过程上添加障碍,增加了曲折,“任务驱动教学”就成为“问题解决教学”。

这项成果也是一项奠基性的成果。研制网络项目课程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资源投入,已超出个人的能力范围。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适宜专注于没有过大牵涉面的研究点上。“好任务”的设计难题虽然在理论上得以解决了、化解了,在实践的操作上,仍有新的问题出现。比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学生进行“工具”的使用探究不容易实现,这是课程内容的特点决定了的。就像教学Excel电子表格中做数据“分类汇总”,每一步操作都不难,但因为是多个操作的组合使用,学生初次学习时并不能独立探究完成,就需要把解决问题的“工具”交给他们,而这个“工具”就是操作的步骤顺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先把完成任务的过程演示一遍,或者是演示重难点步骤,然后再让学生“跟做”一遍,独立把任务完成。这种教学通常又称为“讲练法”教学,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师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当然是有效的,但也是传统的“师本”模式。“任务驱动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法,其教育价值在于“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使用“讲练法”这一传统教学模式,有违“任务驱动教学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初衷,这在客观上就对本课题提出了新的研究任务,需要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解决这一教育价值观的矛盾。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就从最初的项目课程的理论及研制研究,转移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进一步研究,从方法论上解决“任务驱动”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应用的看似不可调和的教育教学价值的矛盾。

四、新尝试

2007年,本课题研究根据《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13年版)》“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的要求开展了新研究,完成论文《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这篇论文是本课题研究一个重要转折点,论文没有发表,参加广州教育学会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获二等奖,最重要的成果是把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方法论研究提升到与信息素养的培养相结合的位置上,而不只是就方法而方法的研究,提高了研究的视点。

在运用“讲练法”的教学中,老师的“主讲”作用是不可改变的,也一定是师本的。但学生的“跟练”,却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情况。“跟练”过程可以是简单的重复,也可以是一个自主的探索过程。为了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价值追求,学生的“跟练”过程就应该是一个自主探索的“生本”过程,而这个“生本”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升过程。

如果学生自主的探索是一个盲目的过程,就没有太大的教育意义,需要有一个“引导者”,这样的探索才是有效探索。但是,如果这个“引导者”仍然强调的是教师,而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协作进行,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就无法有效地体现出来。

为解决这个问题,本课题重新认识了2000年何克抗教授的论文中提出的主题教学的理念,为课堂设计一个主题,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课堂主题可以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引导者”的作用,学生的“跟练”过程围绕有意义的课堂主题来组织信息技术的学习,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或盲目的过程重复,而是个人信息素养的一个提升过程。

于是在2007年论文的成果基础上,本课题着力研究了如何抓住“信息素养”这个核心来开展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通过在设计任务的同时设计的“信息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信息主题”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就使学生对技术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最后在2008年,本课题研究的另一篇重要论文《信息技术课主题式任务驱动教学》在《中小学电教》第8期发表。

这篇论文的重要性在明确了本课题的任务是“中职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实践与理论创新”研究。而这篇论文的一个重要创新成果在研究法上。论文对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命题作文的教学作了比较研究,认为命题作文的本质是根据主题对信息需要进行处理的过程,因为写作者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搜集、筛选素材、然后再形成文章,这与信息技术常说的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加工中的过程是一样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只在于处理信息的工具不一样。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处理信息的工具是机器,加工信息的过程也是机械化的。在命题作文中,处理信息的工具是人的大脑,加工信息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因此,命题作文的学习是一种创作的学习,信息技术基础是信息处理技术的学习。进一步说,文章的缩写练习更像是机械式的信息处理练习,而不像命题作文那样需要更大的创造性。

这样的比较研究在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中是较为少见的,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和示范性,也比较出了一些很有启发价值的结论,从一个侧面揭示信息技术主题教学的本质特点,同时把本课题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课堂就像一篇文章,有独立的主题和意义。从而把学习信息处理技术与提高信息处理素养结合起来,以技术学习为载体,以信息内涵为主体,把技术放在有意义的“信息主题”的引导下去学习。

为课堂设计一个“信息主题”,就像为一篇文章拟定一个题目,这总是可以做到。但信息技术教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往往总是关注于完成技术教学的任务,特别在遇到课时不足的情况下。这时课堂,有时就会变得只是像一件摆设一样,有了“主题”,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而有些时候“信息主题”就不过就是教学目标的陈述,效果就未如理想。

因此,本课题在“主题教学”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就在实践检验中陷入了瓶颈。要使相关的理论研究成为真正有指导实践意义的、和创新理论的成果,就需要找到避免课堂主题成为一种装饰的存在,需要突破这个研究瓶颈,才可能进一步推动本课题的研究向前发展。

五、借鉴

本课题由于与命题作文教学进行了比较研究,拓展了研究视野,不再局限于信息技术学科,而是跨越了学科的藩篱,上升到具有更普遍意义的层面上的研究,由此也就关注到当时有比较大影响的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主持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课题。

窦桂梅校长主持的这项研究开始于2000年,到2007年形成以“情感·思辨”为主线,以“体验·生成”为特征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模型。几乎是与本课题的研究同步进行,窦桂梅的课题取得很丰富的成果,2014年,“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最初是针对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教学内容单篇讲授支离破碎,难以整体提升语文素养,提出了用“主题”牵一切语文内容的“一发”,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全身”,实现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

本课题通过比较窦桂梅这项研究的成果,获得两点重要启发。

在研究的出发点上,这两项课题的本质其实一样,都是要解决“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这个问题。在“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中,对这一问题有清晰认识。而在“中职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实践与理论创新研究”课题中,最开始关注的是任务设计这个“纯技术”的问题,并没有认识“人文性”的重要,把注意力集中放在技术应用的“工具性”上,结果陷入了研究的瓶颈中。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重视课程的“人文性”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这是第一点重要启发。通过这点启发,本课题意识到自身所做的研究也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的问题。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主题教学,这个主题就应该明确为人文主题。而之前研究中提出的“信息主题”这个概念容易导向技术方面的学习,课堂主题应该突出课堂所隐含的文化意义而不是复述技术要求。

由此,本课题对国家将《信息技术基础》或《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定位为文化基础课程,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信息技术课不仅是对学生技术的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不仅含有丰富的科学性,同时也可以是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知识,也应该是这样的。明确了以人文文化为课堂主题,也就突出了信息技术课作为文化基础课的特殊价值。

而在比较中获得的第二点重要启发,就是主题教学研究必须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是以“语文立人”为导向,以指向儿童“语言、精神、思维”成长的核心主题为依托,整合语文学科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并不只是局限在“主题教学”的教学法上的研究。整项研究规模宏大: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体系;创新了教学模式;建立了课程资源库。是从“三个超越”(为生命奠基),到“主题教学”(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再到“课程整合”(立德树人)的发展历程。同样的,中职信息主题教学研究就不能只在如何拟定主题上打转转,不管是人文主题还是技术主题,都必须要有所超越,通过教学改革研究来实现超越。

在这两点启发下,本课题的信息技术“主题教学”项目,对自身研究就有了新认识,并且及时对项目的研究方向作了调整:

1、把信息技术“主题教学”项目中原含义宽泛,概念指向性不够明晰的“信息主题”明确为“人文主题”。在这样的思路下开展“任务驱动”教学,以“人文主题”作为引领带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目标,避免探究的盲目性,也跳出纯技术的思考,而更突出了文化基础课的人文特点。

2、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并不简单地就是关于“人文主题”的设计研究,而必须与教学改革相结合,与创新教学模式相结合。即使是采用“讲练法”模式,也不是一次简单的回归,而是带有新观念的回归,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螺旋的发展,也是在解决“任务驱动教学法”存在的应用难点中取得的一点阶段性的新成果,因而也就有了更高的教育意义。

这两点方向的调整,第一点是实践问题,主要体现在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慢慢摸出规律。第二点则是个难点,因为“主题教学”研究必须要与教学改革相结合,而不仅仅是教学有效,就意味着本课题必须找到与“信息技术主题教学”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这样研究下去,才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这是一项关键的新挑战。

六、两项重大突破

这一时期,国内开展了多种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影响较大的有“学生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有效教学研究”、以及“生本教育研究”。其中生本教育研究由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1999年作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后又成为教育部重点课题。

本课题研究人员都参加到这些项目的研究中,尤其是生本教育实验,2007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中启动生本教育实验,并确立了首批15所实验学校。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约在2010年左右加入生本教育的研究队伍中,在校领导大力推动下,全校各专业科组均开展了生本教育实验。

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生本教育认为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

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本课题的研究者积极地参加到这项研究工作中去,并把整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生本教学设计都做了出来,在实验中,本课题研究人员发现生本教育在转变老师的传统教学习惯上,确实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提出把“课堂交给学生”的观点,对习惯于“师说”的课堂而言,开展生本教育后确实有很大改观,而学生的变化也是明显的。

但与此同时,对“先学后教”这一点,在研究之初也确实感到困惑。比如,烹饪专业实验组就有老师提出,学生怎么可能先学呢?那是要用火炉的,那样子开展教学不是很危险吗?增加的耗材量又怎样计算成本呢?学生中的情况也是如此,有烹饪专业的学生就曾对科任老师开玩笑说:我只会拿锅铲,不会拿鼠标哦。

但若从发展的眼光看,认为学生并非零起点的观念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过去我们教《计算机应用基础》得从怎样开机开始,而现在是不需要的。早期对学生讲网络知识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很新奇。现在根本不需要跟学生们讲怎样上网,布置任务让他们自己去搜索信息,他们也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所以社会发展了,学生的基础也在发展、也在提高。

在本课题前期的研究中,“讲练法”作为把“问题解决”切换为“任务驱动”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它的存在价值。那么,如何在一节课里兼容“任务驱动”与“生本教育”的价值观呢?只有一种选择,不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至少要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是交给学生的,另一个部分则是由老师主导的。

2011年6月,论文《生本教学“双任务”课型设计》参加广东生本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的生本教育论文比赛,获得二等奖。其中的“双任务”是这样一种概念,一个是用于老师开展“讲练法”教学,另一个是用于由学生掌握的课堂学习。由于两个在一起可以起到互相配合的作用,因此,学生在第一个任务中的“跟练”过程往往只是简单重复,只在第二个任务中,老师把课堂完全交给他们的时候,才通过协作和会话的“练”来实现意义建构。

“双任务驱动”是教学法上的一个创新,虽然在广义上说,“双任务驱动”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任务组,但与一般研究中把“任务组”看作是从某一个大任务分解出来的子任务集合不同,

“双任务驱动”提出的两个任务,并不是从一个任务中分解出来的,而是两个独立并列的任务。因此,“双任务驱动”在教学法上就有了自己独立的教育教学方法论的价值,在研究与应用上也与其他关于“任务组”的教学设计有着本质的不同。

2012年8月,论文《有效教学“双任务三环节递进”课型设计研究》在《中小学电教》杂志发表。“三环节课型”的提出是教学设计方法上一个重要创新,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还有其他多个与此不同的有关教学设计的定义,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这个教学系统的过程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尽管在教学设计的流程中,可以有控制节点改变流程的流向,但依然是一种线性的思维。

“三环节课型”的设计则是一种模块化思维。进行教学设计时,首要考虑的不是任务完成的过程,而是任务的搭配,尽管在每一个教学模块时,任务仍然是沿时间轴线性地向前。而增加的一个用于辅助作用的第三环节,它的实际位置既可能安排在课的开始,也可能安排在课的中间或最后,作为课型来说,是动态可变的,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构,这也是对课型作为一种课堂结构的创新的认识。

但论文没有把“双任务驱动”教学课型称为“三模块”课型而称为“三环节”课型,是考虑到“三模块”的概念侧重于强调两个任务的独立性,“三环节”的概念侧重于强调两个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应该是“递进的”,或者在难度方面、或者在涉及知识面的广度上的递进性,强调了遵循一般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经过一段曲折的发展过程,这篇论文是本课题研究中获得的关键性成果,也是重要的理论突破,两项核心的创新内容:

1、创新性地提出了与流行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一样价值追求的,独立的“双任务驱动教学法”。

2、创新性地提出与线性过程设计不一样的、模块化的“三环节课型”,改革了传统教学设计的思维模式。

这两项关键成果,使本课题有了一个可以开展教学改革的创新型载体,使本课题的后续研究,得以站在一个更高的研究水平上进行,从而推动本课题的研究走进新的发展阶段——团体协作研究的推广阶段。



第二阶段(2012~2017年):团队协作研究

七、教学设计思想新发展

2012年,本课题成立《“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实践研究》项目研究组,共12位成员,核心成员5位。这是本课题研究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项目,标志着从个人创新探索的努力,发展到涉及面和影响面完全不一样的团队的协作研究。

项目申报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研会第二批“有效教学”研究课题,2013年3月获得立项。研究有两大目标:

1、以团队方式进行课堂实验,检验“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的有效性。

2、通过教学实践,归纳研究“双任务”搭配的设计原理,以及这一课型教学的操作性原则。

课型名称从“双任务三环节递进”到“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的变化,反映了本课题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取得的成果。新名称虽然比原来的字数多,但明确定义了“双任务驱动”是一种教学法,课堂的“三环节”结构是一种新课型这样的概念。因此,这个项目要做的就是这样两项研究:一项是关于教学法的研究,另一项是关于课型的研究。

2015年2月,项目核心成果《“双任务驱动教学”实验研究》在《中国校外教育》发表,成果在理论上归纳了一条“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原则,在论文中称之为“对比”原则,指两个教学任务应“对比”地搭配起来驱动教学,或者是在内容的难度上的对比、或者是在涉及的广度上的对比,也可以是活动开展形式上的对比。这一原则既简洁又有效,方便实用,根据这一原则设计的“双任务驱动”教学,据课后调查反馈,取得的效果也最为突出。

项目于2015年4月结题,主要集中精力做了“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及实践,并取得相当丰富的成果。包括:研究报告1份;论文19篇,发表2篇,其中国家级刊物《中国校外教育》发表一篇,国家级刊物《中国科技博览》发表一篇;实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9篇;“双任务”教学设计模板1份;设计学生调查问卷1份,并在多个班级里进行了调查。

课题结题评审专家组在审核成果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本课题“提出了‘双任务’驱动教学,三个环节组织实施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了‘双任务’搭配的设计原理,以及这一课型教学的操作性原则;在教学结构上提出分基础核心任务教学、拓展核心任务教学、过渡或补充环节这三个教学环节,研究有新意,成果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较高。”

2014年2月,本课题组建《“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课堂教学实验研究》项目组,共20位成员,申报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特色课型课题”并获得立项。

此项目聚焦于课型的研究,在2016年7月结题,同样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包括:锻炼了一支研究团队;通过异地公开课的形式作了成果展示,2节异地公开课均获得好评;完成“双任务”教学设计20篇;发表论文2篇;参加第六届“广州市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年会”获奖论文5篇,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3篇。我们这个研究团队也被广州市教育局教育研究院评为2014年度广州市优秀教研组。

在这个项目的研究中,本课题不仅完成了立项书中的任务目标,还在“三环节”课型设计的操作原则上,取得两项重要的收获。

收获一:厘清了对比式课型的细节含义

本项目对“双任务驱动”教学的“对比原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归纳总结出如下三条操作原则:

(1)教学目标“高低搭配”

在“双任务驱动”教学中,“高知识,低技能”、或“高技能,低知识”,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分配到两个不同的任务中,形成目标的“高低搭配”。当然,“高低”的内涵不仅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还有更广泛的含义。

(2)教学任务“难易搭配”

这个“难易搭配”内涵是广义的,既可以是知识学习的新旧,问题解决的难易,也可以是知识面的宽窄,深浅程度等等。任务与目标相配合虽说是“难易搭配”,也是各有各的重点,各有各的难点。

(3)师生关系“双主搭配”

“双主搭配”,指在一个任务里,教学活动以老师为“主”,在另一个任务里,以学生为“主”。若难的任务采用“讲练法”教学,这是师本的,另一个任务就采用生本的自主探究式教学。

收获二:对第三环节的作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在“三环节”课型中,有两个环节是用来开展学习任务教学,第三个环节是一个辅助环节,通过在本课题的实验,发现这个环节在课型中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会在不同的位置上发挥作用。

(1)作为任务学习引导环节

这时作为课的第一个模块,主要起引导后一个任务教学的作用。

(2)作为中间过渡环节

放在两个学习任务中间,作为前者的小结或后者的引导。

(3)作为学生协作交流环节

这时作为最后一个模块,让学生展示和互相点评自己制作的作品,集体批改,互相交流分享。

课型作为课的类型或模型的泛指,是课堂教学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在一般的概念中,这是一个稳定的、静态的结构。但在这个项目的实践研究中,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验证了之前的理论结论,在采用“双任务驱动”教学时,课堂的教学结构虽然保持着“三环节”表象,但这并不是刚性的结构,每个环节的作用是活的,是可以改变的。

在备课上,“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带来了更清晰的思路。过去,老师们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时,教学过程的设计是线性的、直线式的思维,根据现有教学模式,从任务的开始规划到任务的结束。

“三环节”课型改变了这种线性的思维模式,改革成为模块化的设计。备课时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思考的是选择或设计两个用于驱动教学的任务,然后搭配设计教学活动形式,最后针对两个任务的特点思考第三环节的作用,是作为第一个任务的引导环节,还是作为第二个任务的引导环节。在这些环节的设计完成以后,再规划各模块的线性流程。在某种意上说,这也是对教学设计思想上的一点有重要价值的创新和发展。

八、广州市教育科学“125”规划课题

2015年,本课题成立《“双任务驱动”新课型教学设计与教学操作研究》项目组,申报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并获得立项,项目于2017年6月结题。公开发表论文6篇,课题负责人2篇,核心期刊1篇,出版论著1部。此外还取得如下三个方面的实践成果:

1、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虽然核心成员有6位,但学校信息科组近20名老师基本都参加到研究活动中来。2016年,因为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并在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团队中有两位老师晋升高级职称,两位老师晋升中级职称。

2、推动师生竞赛成绩的提高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我们团队老师参赛和指导学生参赛,均取得优异成绩。2015年,企业网队获得市二等奖第一名,并参加省赛获得二等奖。2016年,图形图像队获得广州市一等奖,影视后期奖二等奖第一名。2017年,人文素养计算机APP编程项目获市一等奖,影视后期获二等奖第一名。

3、多课程、跨学科的应用推广

在本项目中,“双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从《计算机应用基础》推广应用到《图形图像处理》、《二维动画制作》、《电子商务基础》、《基础英语》等多门课程中。

论著《“双任务驱动”新课型设计艺术》已由广东高教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本项目研究最重要的一项成果,在这部论著里,汇总了本课题前期研究的主要成果,并作了理论上的升华。

敢于创新是这部论著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而且论著中的理论创新,不是凭空想象、天马行空式的,而是牢牢地扎根于以年度为单位计算的、大量的教学实践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实践问题和难点的理论提高。

主要表现在如下十个方面:

1、事情的三状态模型

论著第七章汇总了对“事情三态模型”的建立过程。这个模型十分简单,是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就像平面几何学的公理系统一样不证自明,这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的成果,是本课题区分“任务驱动”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异同的重要依据。

2、问题与问题解决教学

通过“三态模型”,定义了问题的本质就是手头上没有改变事情状态的现成工具。因此,问题解决教学就是学习“寻找”转变事情状态的工具。“工具性”是“问题解决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3、任务与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是一个内涵更大的概念,解决一个问题也是一个任务,而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有些任务都会以问题来表征。因此,这些问题并不是缺失了“工具”的问题,而只是表征“任务”的形式。这样一来,“任务驱动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两个概念就不会互相混淆。“任务驱动教学”的主要教育价值,就在引导学生完整地经历转变事情状态的全过程。

4、教学法

教学法、教学模式和课型。这几个概念对一线老师来说都有点抽象,定义不是太清晰。比如,传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同吗?在本论著中,教学法被定义一件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途径。当然,这里的工具指的是广义的“教学工具”。

5、教学模式

在本课题中,教学模式被定义为某一教学法运用于教学中的操作程序。或者说,就是教学法的使用方法。就好比“范例教学法”指的是应用范例来开展教学活动这一种方法,而“范例教学模式”指的是运用“范例教学法”的具体的操作程序。这个定义把教学法作教学模式的定义项,使两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6、课型

本论著把课型定义为一节课里不同教学模式的组合,把教学模式作为定义课型的定义项,把教学模式与课型这两个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仅是一种有依据的理论创新,而且经检验也是实践有效的。

7、双任务驱动教学

这是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法,创新性地在以“双任务”搭配的方式来解决单个“好任务”的设计难点。操作简单、实用、有效,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一教学法与“传统的”任务驱动教学在价值追求与操作原则上都有很大不同,本质上是开拓了一个新的教学研究领域。

8、三环节课型

这一课型的创新性在于改变了课型的静态观的认识,而从这一动态的课型设计出发,获得两点重要的理论成果。一点是改变了传统教学设计的线性思维,革新为模块化的思维,这在广义上说,是教学设计思想的新发展;另一点是三个模块的教学设计依据的是艺术性的原则,而不是科学性的原则,直接把理论依据导向了教育艺术论。

9、教育艺术论

这是本论著中一个颠覆性的理论创新。目前对教育的属性,一般认为是一项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的活动。本论著颠覆了这项共识,认为教育是一门像音乐、美术那样的完全独立的艺术。当然,尽管这一颠覆性的观点的提出有充分的教学实践和理论依据为支撑,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同行、学者以及专家的检验和质疑,本课题在这个命题上的研究,只能说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而不是完成了研究。

10、主题教学

这是本项目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也是教育艺术论的一个逻辑的理论推论。因为,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有主题的,即使是一幅纯风景的印象派绘画作品。课堂作为一件艺术品,同样也应该有它的主题。

九、攻坚克难新成果

关于教育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个争论可以说是西方文化的争论而不是中国文化的争论。因为在古代中国并没有科学的概念,教育就是教育。但在西方文化中,教育历来被认为是一门艺术的,论著中也回顾了柏拉图,夸美纽斯及赫尔巴特的观点。西方文化中,是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开始才改变了这种状态,逐渐把学习看成为一门科学。但在西方文化中,把教育当作艺术的观点从来没有消失,这从许多访问欧美的学者回来比较中外教育的差异中可以看到。所谓欧美学校与中国学校的一些不同的特点,其实就是艺术活动的特点。

现代中国文化受欧美文化影响很深,特别是美国文化中的科学主义。这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欠缺科学的实现,是十分重要的。考虑到新中国是1949年才成立的,因此,中国的现代教育,完全就是在科学主义的氛围下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像欧美的现代教育,是在教育艺术论的土壤上发展起来。所以,在中国,许多师范大学都设有教育科学院。而在欧美,象行为主义这样的科学的认知理论,其实是学习理论而不是教学理论,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

论著中特别强调把教育看作一门与绘画、音乐、文学、电影等独立的艺术相并列的一门艺术,这在我们的当今的教育观念上,是一个重大的更新。对教育的发展而言,教育确实具有科学性,但把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作,恐怕是导致人们垢病中国教育的问题的根源。

苏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种主观的活动,科学活动是客观的,科学不是凭着主观感受而作为,而是要依据规律。艺术活动是主观的,是需要爱的。因此,教育应该被看作为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具有艺术性的一项科学活动。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就是发展,就是人不断的成长。因此,教育就是人的成长。“学校即社会”。俄国学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生活是美的本质,如果教育即生活,那么,教育就是美的本质。

综合这些观点而言,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改革的本质就是教育艺术化的实践与理论的研究。但是,把教育看作一门艺术,这在操作上真的是可能和有效的吗?

在理工科教师中,这可能是一个工作难点。因为大家所擅长的,以及注意力都集中在技术技能的教学和培训上。但是,如果我们具有了这样的意识,教育要追求让学生产生美的情感体验,把专业材料的认知看作为艺术的创作一样,就能让学生从认知中获得快乐,获得美的体验。

广州市教育科学“125”规划课题项目虽然结题了,但有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还没有解决,就是“人文主题”与课堂的有机结合。这个问题在语文学科中是不存在的,因为,语文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人文性”的,但信息技术科学的教学内容则是“工具性”的,如果不能有效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上解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割裂问题,人文主题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恐怕就只是飘浮在课堂之上的装饰而已。因此,人文主题应该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维度。在广州市教育科学“125”课题结题后,本课题从教育艺术论出发,在这个难点上又再取得重要的新成果,相关研究论文也在撰写过程中。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根据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学教)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但在三维目标中,关于情感目标的设计,却是最让专业课程老师最为头痛的,是教学设计上的一个难点,至今也仍然没有获得有效的解决。

《中国教师》2016年9期周序和王卉的一线问答《“情感目标”的尴尬》谈到了一则来自真实案例的笑话:一位数学老师讲四则混合运算,实在想不出来什么情感目标,于是问学生:“如果没有新中国,我们能坐在教室里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吗?”“如果没有现代化建设,老师能用多媒体给大家演示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吗?”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毛晋平、邹军论文《论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提出:“我国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虽已实施了十多年,新课程提出的‘情感目标’对于中小学教师们课堂教学来说还是一道难题。尽管在他们的每个教案里‘情感目标’常常被置于首位,但对于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实施却很茫然。教师们只是在‘照葫芦画瓢’,以应付检查。具体的课堂教学。仍是‘知识中心’,情感目标形同虚设。”

尽管这两篇论文都提出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但在本课题看来,这些解决方案并不理想,有些繁琐和抽象的感觉,而以本课题的观点,实践方案越简洁越有效。

但在教育艺术论的观点下,这一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主题教学改革中,为课堂设计一个人文主题,但这个人文主题不应飘浮在课堂之上,而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的维度。这本来也是一个设计难点,但在教育艺术论的观点下,这两者就是一致的,也只能是一致的。

于是,这两个教学设计难点,就这样简洁地攻克了。课堂主题这个维度,就是教学的情感目标。或者说,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目标,应与课堂上的人文主题相一致。在这一观念下,至少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而言,情感目标设计就不需要煞费苦心了,人文主题的设计就是情感目标的设计。

当然,在中国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到底是不是因为把教育看作一门科学而导致,还需要更多和更科学的研究,但从夸美纽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经典定义,以及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看;以及从教学设计中情感目标的设计,如果我们真把教育看作是一门真正的艺术,那将会因为视角的改变而带来许多不同的变化。

比如,教育评价就成为艺术评价的一部分,美学的理论就自然而然的理当成为我们教育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我们的课堂,在应该带给学生新认知的同时,带给学生一种新生活的体验,以及成长的体验等,而不是被看作为被制作出来的物质一样的工业产品,这是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成长的。

第三阶段(2017~现在):全面推广应用

十、跨校联合实验

本课题开展的“十九大精神进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研究项目,在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研会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大家认为,如果能够一起联合实验,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同行的共识,共同推动本课题研究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现在,已有6间学校提交了联合研究的工作方案。其中有: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各子课题主持人为学校信息技术科组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全部高级职称以上,有较强的教学教研组织工作能力,能有效带领广大专业教师共同参与本课题的研究。

跨校联合实验,不仅扩大了实验样本,而且互相检验,互相推进。对本课题研究而言,有重大意义:

1、这是同行的正面肯定

各中职学校信息技术科组跨校联合开展实验,等于是对我们前期研究成果的一次同行评审与同行的肯定,如果这些成果没有研究价值,或没有实际意义,各校信息技术科组的专业同行就不会参加进来共同研究。

2、这是成果的全面推广

以“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为基础开展“十九大精神进信息技术课堂”研究,是相关成果的推广应用,将对区域内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教研产生较大影响。

3、这是成果的进一步提升

更多学校的专业人士共同参加到本课题的研究中来,将促进对现有成果的实践和理论的进一步提升,有利于逐步形成具有岭南特点和广州特色的中职信息技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联合实验总体安排和进度计划如下:

1、准备阶段(2018年5月至2018年9月):

(1)根据课题思路,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文献整理,专家作学习十九大精神辅导报告,专家研讨及专家讲座,各参与学校信息技术科组拟好子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准备教学设计,并开展前期的试验性主题化教学实践。

(2)对“三环节课型”的应用进行理论思考。(已在上学期16周前完成。)

(3)对“三环节课型”的应用课例进行点评。(已在上学期16周前完成。)

2、行动阶段(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

(1)根据课程计划和课题计划,各参与学校在2018级新入学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中,把主题化教学引入课堂,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2)通过常规课、公开课、研讨课等多种形式,问卷收集学生评价,听取专家意见,不断进行行动反思和调整。创新和积累多种具有特色的实践成果。在12月21日举行1次“十九大精神进信息技术课堂”全市公开课。

(3)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定期进行理论和实践交流,建立专题网站,并始终注意收集多方面的资料,最终形成相关课题的比较丰富的研究素材和资源。

(4)组织优秀学生作品评比和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2019年5月)

3、总结阶段(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

(1)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归纳,总结具有广州特色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各子课组完成研究报告。

(2)完成论文、专著的撰写和发表出版。

(3)争取参评广州市、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2018年6月15日,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研会分中心组开展网络教研活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心组总共有133位老师,活动内容是:

1、请认真仔细观看《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实践(双任务教学)》教学视频;

2、就《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实践(双任务教学)》主题教学模式,及“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不少于300字),以促进教研会下阶段“十九大进课堂”为主题的课题研究。

这是一项十分有挑战性的教研活动,不管是对作为研讨对象的课型本身,还是展示这一课型特点授课老师,都是巨大的考验。因为是以授课录像的形式放在网上,就像树起一个靶子供人家攻击,尤其活动的内容明确为“研讨”,希望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就如同是发出来“挑毛病”的邀请一样。而各位老师在评课时,不是面对面的,大家来自不同学校,互相也不熟悉,评课时不需要从留情面的角度出发,而完全可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总共回收了133份评课意见,这些都是真正的、专业的同行评价,其中有不少对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发表过自己的研究论文,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对本课题的成果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课题是否有价值,教师的授课是否规范等问题,是整个专业群体,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结合到各位同行自己日常教学体会的真实评价。现选取5位来自不同学校的专业同行评价,摘录如下:


广州市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  周国辉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的郭伊葭老师的电子表格——Excel图表制作课程,该课程的两个任务:制作图表和美化图表非常明确。任务描述具体,操作步骤清晰,将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共建美丽中国,“绿色”、“节约”先行等的关键词放在图表制作中,课程讲授使用三个环节,“讲授式”、“讲练模式”和“展示作品,归纳总结”把课程的主要内容讲授的明明白白,非常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记忆,看到学生的作品展示,就可以感受到这堂课是非常成功的有较好效果的一堂课。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邱永华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郭伊葭老师在讲授《图表解读十九大报告——Excel图表制作》能运用双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我们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老师起着一个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 何凤玲

“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优于传统教学课型,它不仅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还适用于中职信息技术类的其他课程,甚至适用于中职其他专业的技能操作类课程。

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 臧佳

通过视频观看了这节双任务教学实践课,我觉得受益匪浅,最大的亮点就是授课老师将十九大精神融入课堂,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加能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教师创设的真实工作环境中通过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来把握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将EXCEL原本比较难教的图表变得易教易学,事半功倍。

广州市花都区职业技术学校  刘玉标

今天听了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的郭伊葭老师的视频课程,我个人自教学理念上有了一些认识。“双任务”指课围绕两个核心任务来展开。这两个核心任务在难度和广度上,应有梯度的变化,以适应学生的发展规律及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第一个核心任务是探索性的基础任务,用来引导学生开展基本知识的学习及基础技能的掌握。第二个核心任务是拓展性的应用任务,任务的完成难度或涉及知识的广度、深度,相对第一个任务会高一些。在郭伊葭老师的视频课程中包含“讲演模式”导入-讲解新内容,实际讲解内容为制作柱形图,任务一中,引入了十九大的几个“新”概念作为柱形图内容,制作而展开教学,这样的双任务教学,对学生学习十九大内容及图表制作的专业知识学习都起到很好的融合效果,对“迁移学习”的效果也是深刻的,是新式教学思维的有效体现。建议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多使用这种教学思维,把其它可能的,有用的内容结合到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把双任务教学用好用实。这是一个综合教学和高效学习多学科的很好的方法,值得大力推广。教学过程是专业的标准过程,但因融合了十九大知识任务而得到一个特别的效果。


十一、主持人主要成果

2005年5月,论文《基于项目学习的网络课程研究》,在校内交流。

2008年8月,论文《信息技术课主题式任务驱动教学》,在《中小学电教》发表

2011年6月,论文以《生本教学“双任务”课型设计》获广东生本教育研究中心生本教育论文比赛二等奖。

2011年8月,主编教材《二维动画制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2年4月,论文《有效教学“双任务三环节递进”课型设计研究》,在《中小学电教》发表

2013年8月,主编教材《计算机有应用基础》,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3年第二学期第四周,广州市中职信息技术教研会发言《课题中期报告小结》

2014年5月,论文《“网络课堂”概念在中职网络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在《中国校外教育》发表

2014年9月30日,广州市中职信息技术教研会发言《第二批有效教学结题报告及色课型中期报告要求》

2015年2月,论文《“双任务驱动教学”实验研究》,在《中国校外教育》发表

2015年4月,市教研会“有效教学”课题《“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实践研究》结题。共完成论文19篇;发表论文2篇

2015年4月30日,广州市中职信息技术教研会发言《优秀结题汇报——“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实践研究》

2015年9月30日,广州市中职信息技术教研会发言《特色课型课题结题要求》

2016年1月,论文《“双任务驱动”课型教学设计特色研究》,在《中小学电教》发表

2016年5月30日,全市公开课《学英语APP应用程序》,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2016年7月,广州市教育局“特色课型”课题《“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讲”课型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结题。共发表论文2篇;第六届“广州市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年会”获奖论文5篇

2016年10月,德育论文《防止班级突发事件不可逆地发展为恶性事件的有效方法》,在《教育科学》发表

2017年7月,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双任务驱动”新课型教学设计与教学操作研究》结题。共发表论文7篇;完成论著1本。

2017年8月,主编教材《图形图像处理基础与应用》,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7年9月,主持市级精品课程《PS图像处理基础与实战运用》结题,广州市教育局

2017年第二学期第四周周五,广州市中职信息技术教研会发言《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专业课堂活动》

2018年7月,论著《“双任务驱动”新课型设计艺术》出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二、展望

10月22日下午,由本人组织和主持的《中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学术沙龙——“十九大精神进信息技术课堂”活动》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办公楼三楼会议室召开。与会老师包括: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蒋宇航、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张燕燕、广州市天河区职业高级中学徐晓宏、广州市荔湾区外语职业学校彭东海、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邓惠芹、广州市贸易职业学校葛健、广州市广州市信息工程学校王溧、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学校陈东晨、广州市电子信息技术学校薛宁海、广州市财经学校招广文、增城东方职业学校巩彦飞、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学校李伟杰。

会议先由教研会副理事长蒋宇航老师通传“中职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实践与理论创新”省级课题申报的进度情况,然后,教研会两位副理事长徐晓宏、彭东海老师分别回顾了上学期教学教研中心组、及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心组教研情况。随后,各位老师畅谈了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方式方法,交流了经验,统一了思想。会议气氛热烈、话题广泛,充分体现了各校中职信息技术老师一颗热爱职业教育的强烈的事业心。最后,会议由教研会理事长张燕燕老师作总结发言。

中职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十九大精神进中职信息信息技术课堂”活动,是“中职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实践与理论创新”研究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各校开展的情况虽然不一样,遇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但与会老师一致认为,这项活动十分有意义,是落实教育行政部门为贯彻十九大精神工作提出的:“学起来,教起来,传起来,研起来,干起来,实起来”六点要求的最有力的行动。

为了更好地体现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的发言:“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的精神,与会老师一致认为:“十九大精神进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不应被理解为是一种应景的、追时髦的活动,而应当与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尤其是要进一步体现《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的文化基础课特色,回应人民群众对中职教育的新期待,以及争取更大的、和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成果。

因此,活动应坚持以“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为基础及教改主线。“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这是教育界的普遍共识。由于课题前期对“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础,积累了一系列成果,且在实践中证明有效,从市网络教研的情况看也有比较广泛的认同度。以这一课型为基础,同时结合其他课型实践,兼顾点与面的结合,更有利于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果,合作努力共同冲击省级和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在本次学术沙龙活动中,各位老师还特别畅谈了自己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思考。当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挑战是现实的,回答挑战的专业需要也是迫切的。中职信息技术专业今后应该如何定位,如何建设,专家们纷纷发表意见,畅谈了视角独特的见解。虽然暂时还没有形成最后的共识,但为今后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研究提供了很有启发性的思路。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广州市各中职学校中职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今天聚首一堂,共同推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共同为明天中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为建立具有岭南特色的中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新课型贡献一份切实的努力,以及思考新时代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新发展,这也是责无旁贷。

2018年10月26日星期五

参考文献

1、《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何克抗,《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2、《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2期

3、《三十年来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万伟,《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01期

4、《谈高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徐晓斌,《中学教学参考》 2016年08期

5、《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汤应,《无线互联科技》,2018年1月

6、2003年版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7、《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

8、《主题教学理论概览》,窦桂梅,《广西教育》,2010年7月

9、《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窦桂梅,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10、《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11、《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刘群,《人民教育》 2008年21期

12、《我国信息化教学模式的20年研究述评:借鉴、变革与创新》,林书兵  张倩苇,《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9期

13、《繁荣背后的危机: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同质化》,李允,《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11月

14、《从教学模式、教学课型到教学形态——新常态背景下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蒋洪兴,《江苏教育》, 2015年31期

15、主题教学:内涵、策略与实践反思 ,李祖祥,《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9月

16、《主题型活动设计与教学》,张召永,《教学与管理》,2017年12月

17、《论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毛晋平 邹军,《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年第4期

18、《“情感目标”的尴尬》,周序 王卉,《中国教师》,2016年第 9期

19、《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育——为了数字时代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李锋,《中国德育》,2017年04期

20、《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吴小珍,《高考》,2017年第24期



[1]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2]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何克抗,《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9

[3] 百度百科《任务驱动教学法》




(二)“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研究

1.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验收结论

2. 获奖

成果研究阶段(2004.12~2012.8):

成果检验阶段(2012.8~2018.12):

3

3. “双任务驱动教学”实验公开课反思

“双任务三环节课型”在《大展宏“图”》课例中的运用分析

信息技术科组 马志明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运用所学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实操性强、技能更新快的课程特点也要求任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将新知识新技能融入课堂并根据岗位实际要求来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实际工作角色并能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然而中职学生学习基能力参差不齐、对刻板固化的学习内容缺乏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等特点导致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目标背驰。因此,在EXCEL2010的《大展宏“图”》课例中本人运用了“双任务三环节”的教学策略,重视学习双任务的设计和教学三环节的安排,将生本理念彻底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任务和高潮迭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乐享课堂获真知,华山论剑长技能!”

在课例中,本人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知识基础,充分考虑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认知几种常见图表的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图表”采用“双任务”的方式进行活动任务设计:理论任务——常见EXCEL图表的认知;实践任务——根据要求制作相应的EXCEL表格,同时根据学生的水平特点进行互补搭配并划分学习小组;授课时,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创建生本生态课堂,将“双任务”镶嵌到教学“三环节”中完成,实现课堂的翻转、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提升;课后,根据学习情况的反馈布置不同的分层作业,将课堂延伸至课后,构建既满足不同层次同学的学习需求又能多角度进行职业技能拓展的学习框架。下面就我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   “双任务三环节”课型的使用前提——“双任务”导学,“三环节”促学

“双任务三环节”课型的特色是通过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和目标,通过教学环节教会学生运用技能的方式和方法。这种课型的特色是重视课前双任务的设计,将双任务巧妙地嵌入教学三环节,让学生通过教学环节来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达成课前设置的教学目标。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岗位实际和学生特点来设计合理的双任务是成功实施这种课型的基本前提。本次课我通过以下措施来保证双任务的设计质量,以达成课前设置的教学目标。

(一)准确分析学情,巧妙设计任务

在课前发放了一份学情调查问卷,主要是了解学生对已经学过的EXCEL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即将学习的图表知识的感性认识程度,便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与真实工作岗位相结合的教学“双任务”,让学生能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实际实操技能。基于以上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我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了本堂课的“双任务”如下:理论任务——常用图表的特点以及图表的组成部分;实践任务——运用连续和不连续的数据建立图表。同时通过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帮助学生能在课前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充分全面的感性认识。

(二)合理安排“环节”,有效促进学习

精确合理的学习任务必须配合紧张有序的学习环节才能充分发挥任务时效。在双任务的指导下,我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将“预热课堂——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这样的教学“三环节”贯穿于整节课,让学生能通过“三环节”完成任务,确实把握“双任务”的精髓。

在课堂预热环节,我通过图表与数据表格的对比展示,先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而这个环节中的“火眼金睛话图表”掀起一个承上启下的学习小高潮,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前置作业中有关图表的基础知识,也将同学们带进“认识图表”的感性学习环境。

在理论学习环节,我充分发挥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将课堂交给学生:由每个学习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各自小组课前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讲解他们各自负责的图表知识。学生代表们的精彩演绎很容易拉近授课者与听课者的距离,营造一种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画龙点睛,就能帮助同学们掌握不同图表的特点和主要使用范畴。

最后的实践操作环节,分组分层的生态课堂主导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每个小组都有各自不同的针对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任务,而且每个任务都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设置不同的进阶制度,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最基础的操作,也能让有能力的学生通过探索进阶,掌握更多更丰富的操作技能。这个环节教师的作用便是通过课堂巡视,及时发现学生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点拨和开导,帮助每个学习小组顺利完成最基础的学习任务,鼓励一些有能力的同学继续进阶。最后通过总结和归纳,帮助同学们构建本节课的操作经验架构,同时通过课后作业将课堂延伸至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科学导入评价,营造有利竞争

学习评价是检验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条件。为了能及时反馈出我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缺失,我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分为课中评价和课后评价两部分:课中评价主要是针对各小组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评价,这个评价主要是能及时反馈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教师未能预测的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方面出现的各种偏差,便于我能根据问卷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及时答疑;课后评价主要是针对整个课型的总体评价,涉及这个课型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帮助、学生是否喜欢这种课型等方面,评价结果便于我对课型进行更加行之有效的认知和改革,使之更接地气,更适合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本次课型的评价统计如下:

双任务三环节教学模式

能否接受?

100%

0%

能否对课程更感兴趣?

95%

5%

能否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更好的掌握?

91%

9%

能否提高自学能力?

86%

14%

能否提升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88%

12%

能否提升对教师的满意度?

90%

10%

通过表格,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评价都是正面的,可以达成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   “双任务三环节”课型的使用关键——学习效果评价,适时释疑答题

通过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以及评价数据的结果,比较容易在三环节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查缺补漏,及时通过释疑答题帮助学生掌握未能掌握牢固的知识和技能,这是“双任务三环节”课型的使用关键。

(一)   学习成果展示

“双任务三环节”课型中,学习成果展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因素,也是能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并敦促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动作。在我的这个课例中,环节二和环节三我都安排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并通过多元化评价手段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解答,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且也能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的学习中去。

(二)   结果反馈评价

“双任务三环节”课型不但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还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多元化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相辅相成。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包括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个方面,这些评价元素所提供的各种数据不仅可以反馈学生前置任务的完成质量和课堂学习任务的学习效果,更能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所面对的困难并及时为学生提供解决困难的方法手段,为实际教学和调整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自评:各学习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小组长将评价情况汇总发给教师。通过自评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具体情况并利用评价引导小组成员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

组评:每个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时,其他组的学生在对应的评价表中对其完成效果、完成质量、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实时评价,这个评价数据能反馈出展示小组的学习缺漏和操作问题所在,也能引导观赏小组的同学引以为鉴,更正错误。

师评:教师是在每个小组或者每个代表展示结束后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以及教师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点评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理顺操作步骤,使学生知识和技能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   适时释疑答题

在整个三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巡回观察,释疑答题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存在问题,查缺补漏,同时也对课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和小结,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   “双任务三环节”课型的课堂保证——满足不同需求,有效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活动的延伸,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量化反馈,我分层设计了难易程度不同的课后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课后作业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而且能让学生结合实际工作场景进行训练,为将来的实习操作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同时作业的设计还兼顾了下个学习主题的内容,承上启下,形成一个完成的教学循环系统。

四、   “双任务三环节”课型的使用思考

(一)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现实需求有选择地使用“双任务三环节”课型。在现行的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中,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使用这种课型,有些教学内容难度大,有些内容更新快,有些内容已过时……因此,要在课前对学生情况进行详尽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在吃透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情设计出合理而有效的双任务,再将双任务合理融入教学三环节,同时配合精炼生动的教学课件、精彩浓缩的归纳点评,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自主性,最大程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   任务设计是“双任务三环节”课型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实施的成败。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嵌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技能,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和技能。

(三)   传统模式的教学,教师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作业考察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双任务三环节”课型的教学检测则穿插安置到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知识内化的结果和学习成果的展示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种课型常用的学习效果检测方式很多元,例如可以通过各种学习评价表格的数据反馈问题,也可以通过课堂巡视发现问题,还可以通过提出疑问来发现问题……

(四)   “双任务三环节”课型中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规划者,要充分发挥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中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差,如果将课堂完全放手交给学生,会直接导致学生可能无法按时按质完成学习任务,使得课堂学习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这种课型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情来设计合理而可能的教学任务,并对教学任务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确实使这种课型的时效性发挥到最大。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性、实践性强,“双任务三环节”课型的教学实践证明,以“双任务”驱动为手段,“三环节”促进为桥梁,不仅可以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培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课型在目前的计算机教学中仅是一种尝试,也存在许多不足,但我的实践证明这种课型有它存在的魅力,期待我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师来共同参与这种新课型的研究和实践。

《点睛之笔——利用形状图层实现连体字的制作》教学反思

毕婉文

本节公开课是讲把文字图层转换为形状图层的教学内容,但教材上本节内容并没有具体的任务实例,只有相关的把文字图层转换为形状图层的知识点和操作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方法进行文字变形,本人在本节公开课上设计了一个制作“致青春”连体字的课堂任务,任务就从赵薇导演的“致青春”电影海报导入,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一、对“双任务驱动”课型的应用。

本次公开课是应用了“双任务驱动”课型,本人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两个任务。

1 实验班的双任务设计表

任务一

任务描述

根据效果图,制作“致青春”连体字。

传统教学模式

先教后学

任务重点

掌握把文字图层转换为形状图层的方法,理解制作连体字的思路。

任务难点

对曲线点路径的调整。

任务二

任务描述

对“致青春”连体字的变形。

现代教学模式

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适当引导

任务重点

运用制作连体字的思路进行个性化设计

任务难点

对曲线点路径的调整,掌握连体字的结构。

由表1可见,本人所设计的两个任务虽然都是关于“致青春”连体字的制作,但任务一属于指定动作,是先教后学,先由教师带领着学生进行设计思路的分析,对制作方法和重难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参照样文来制作,而任务二属于自选动作,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索,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连体字的结构,引导学生归纳出如何设计连体字才是合理美观的,任务二既给予了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又给予了学生充分练习的时间。所以,任务一主要是达成知识目标,任务二主要是达成能力目标。

虽然任务一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先教后学,但也不是传统的“满堂灌”,而是先从展示电影海报开始,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我们已经掌握的各种文字制作方法,最后定格在“致青春”电影海报的文字上,导入本节课题,学习一种新的文字制作方法:利用形状图层实现连体字的制作,由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师生共同观看制作视频,教师在关键的操作步骤上进行暂停,引导学生说出制作连体字的关键步骤,在关键的技术难点上如曲线点路径应如何调整,教师也先进行讲解。最后就是学生对照效果图,按照教师提供的方法进行练习。

任务二采用的教学模式刚好与任务一相反,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自行创作设计的过程中去理解连体字的结构,去探索应如何遵循字形结构去设计变形连体字才是合理美观的,然后就是用已经学到的技术把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汇报作品,交流评价”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本人的用意是分享、学习。先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互评,再经小组推荐由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展示,师生一起点评,一起巩固所学知识、纠正失误操作、分享创作成果,达到共同提升的教学效果。

整堂公开课自然流畅,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学生可以自主练习的时间充足,基本上能够完成任务一“致青春”电影海报上的连体字,在完成任务二“致青春”连体字变形时,也能够运用制作连体字的设计方法,制作出很多别出新意的变形字。

总体而言,本次公开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教学双方都体会到成功感。这不仅从学生在课堂上提交的作业可以观察得出,还可以从学生课后参与的《“双任务三环节课型”课程教学情况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得出。

二、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及分析。

针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情况调查,我们发出的问卷有42份,收回的问卷有40份,按要求填写,有效问卷有40份。我们采用数据统计法对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先组织学生用画“正”统计,并将结果填入学生调查问卷统计表,再由教师汇总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并作统计分析、项目分析。

其中关于学生对使用“双任务驱动”课型进行教学的直接感受的题目的调查结果如下:

2关于学生对使用“双任务驱动”课型进行教学的直接感受的调查结果统计

题目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你对“双任务三环节课型”()

选项

A.完全能够接受

B.基本接受

C.困难较大仍能接受

D.不能够接受

人数

13

20

7

0

百分比

32.5%

50%

17.5%

0%

题目

你认为“双任务三环节教学模式”能够让你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更感兴趣吗?(

选项

A.

B.不能

人数

36

4

百分比

90%

10%

题目

你认为“双任务三环节教学模式”能够让你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更好的掌握吗?(

选项

A.

B.不能

人数

37

3

百分比

92.5%

7.5%

题目

通过任务引领,项目学习,你的自学能力是否有提高?(

选项

A.很大提高

B.有一些提高

C.没有提高

人数

10

28

2

百分比

25%

70%

5%

从表2可以看出,100%的学生都是可以接受“双任务驱动”课型的,只不过其中有17.5%的学生表示存在较大困难但仍能接受,分别有90%92.5%的学生认为“双任务三环节教学模式”能够让他们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更感兴趣和更好掌握,而持否定态度的学生仅仅是10%7.5%,在自学能力有否提高的问题上,25%的学生表示有很大提高,70%的学生表示有一些提高,只有5%的学生表示没有提高。

分析:综合以上几个调查问题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双任务驱动”课型可以继续在教学中推广使用,因为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并且适应此教学模式;(2)“双任务驱动”课型在任务设计上要循序渐进,互有关联,以帮助在适应的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的17.5%的学生;(3)“双任务驱动”课型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三、对应用“双任务驱动”课型的思考。

1、两个任务的设计宜递进关系,不宜平行关系。

为了进一步检测“双任务驱动”课型的教学效果,同一个课程,本人在任务设计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分别在本系的另外两个对照班进行授课。传统对照班使用的任务设计如表3所示。

3 传统对照班的双任务设计表

任务一

任务描述

制作“致青春”连体字。

传统教学模式

先教后学

任务重点

运用制作连体字的思路。

任务难点

对曲线点路径的调整。

任务二

任务描述

制作“XD”连体字。

传统教学模式

先教后学

任务重点

理解多个形状的不同叠加方式所产生的文字变形效果。

任务难点

理解多个形状的不同叠加方式所产生的文字变形效果。

由表3可见,两个任务的设计是一种平行关系,在一节课中,教师授予了学生两种不同的制作连体字的方法,任务一主要是采用增删锚点、转换锚点、移动锚点的方法对形状图层中的文字路径进行调整,特别是对曲线点路径的调整,任务二主要是利用两个形状之间不同的叠加方式所产生的文字变形效果来制作连体字。两个任务包含的知识点和重难点都偏多,所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先教后学,尽管如此,课堂时间也显得非常紧张。从现场学生提交的作品来看,教学效果还是挺好的,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基本能达成,但能力目标在课堂上无法检测。

上面课例实践证明,当两个任务为平行关系时,特别是知识点的学习也是平行关系时,一节课包含的信息量就会过大,虽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还是可以较好地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但对于学生能否举一反三、进行知识迁移、提升能力,教师就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另一方面,当两个任务为平行关系时,如果知识点的学习是重复关系,那学生可能会觉得无趣,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两个任务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宜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互补优劣。

现代对照班使用的任务设计如表4所示。

4 现代对照班的双任务设计表

任务一

任务描述

根据效果图,制作“致青春”连体字。

现代教学模式

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适当引导

任务重点

掌握把文字图层转换为形状图层的方法,理解制作连体字的思路。

任务难点

对曲线点路径的调整。

任务二

任务描述

对“致青春”连体字的变形。

现代教学模式

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适当引导

任务重点

运用制作连体字的思路进行个性化设计

任务难点

对曲线点路径的调整,掌握连体字的结构。

由表4可见,现代对照班使用的课堂任务和实验班使用的课堂任务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和实验班略有不同,现代对照班的两个任务都是使用现代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这种教学模式很受基础较好、有自学能力的学生欢迎,因为在课堂上他们有更多自主探索的时间,但从现场教学来看,有将近三成的同学只能完成任务一,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任务二。从现场学生提交的作品来看,两级分化比较大,好的作品不少,但无法完成的作品也很多。

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各有利弊,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知识传授的课堂效率,现代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课堂中能够同时合理并存这两种教学模式,就能既提高课堂效率又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讲、多练。教师精讲一定要有针对性,学生一看就懂的不讲,学生讲过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否则,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有可能睡得越久。同理,让学生多练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习得与转化。

3、“双任务驱动”课型更加适用于对学生自学存在一定难度的学科,例如信息技术类、烹饪类等专业实操课程。

工科类的专业课程大多数都是属于原理性较强的技术活,不像人文类、社科类的课程易于学生理解,更加适合使用由师傅领进门的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但单纯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又容易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所以使用“双任务驱动”课型能在两者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有利于这些学科更好地开展教学。

4、“双任务驱动”课型更加适用于基础较差、自学能力较弱的学生。

中职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专业之间的学生差距尤为明显,以本校为例,中餐专业的学生整体水平不如西餐专业的学生,酒管专业的学生整体水平不如旅管专业的学生,所以中餐专业和酒管专业的学生更加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更加需要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他们也需要个性发展的空间,所以“双任务驱动”课型更加适合这部分学生群体的学习。









4. 实验团队教学总结与反思

Excel高级筛选基本设置陈惠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针对“双任务驱动,三模块递进”课题而设计的教学活动,以初级任务进阶到高级任务强调教学重难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中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掌握了技能,同时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三模块递进的教学环节提供给学生展现的平台,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良好,90%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指导等方法完全掌握知识,10%的学生继续通过教师、同学的指导和帮助完全掌握知识,一部分学生对于复杂的“与”筛选和“或”筛选综合运用未能较好掌握,在后续教学中有待加强学习,整个教学设计结构合理,环节紧凑,衔接得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积极探索,课堂气氛活跃,小组合作充分体现。

美中不足的是总结环节并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进行总结,而是采用教师讲授式的总结,希望在下次课中得到改进。由于学生掌握较好,完成实训任务速度较快,可考虑将课后作业的例子作为课堂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高级筛选条件中的混合条件设置,从而完成课堂开头设置的问题情境,使问题得到解决。

陈惠惠

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的教学设计,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具体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隐藏在每一个任务之中,任务与任务之间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效的实施双任务模式教学有利于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意义自主构建,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形成学生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开创教与学的升华,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达到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教育目标。

本人针对课堂采用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的课堂教学实践,使得课堂气氛大为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有较大提高,主要总结为以下三点:

1. 丰富了学习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是预设的、封闭的,它要求学生按统一的要求完成任务。采用“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后,教师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问题,而无预设和封闭,这就使学习内容更为开放。此外,它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再统一,这就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

2. 增强了合作能力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虽对技能等各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并按计划进行了训练,但效果还是不太理想,而采用“双”任务驱动教学法后,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积极讨论每一个任务该查找什么资料、怎样制作合适的 PPT 展示课件,怎样面向全班同学讲演等等,这无疑加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配合了专业学习

以往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只是简单的完成教学任务,一般不考虑其他课程对学生所掌握计算机知识的需要,因而出现了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些困难。采用“双”任务驱动教学法后,学生对会计课程中涉及到的会计专业名词不再一无所知,对学好会计专业课程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浅析双任务、三环节递进课型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

——以Flash软件教学为例

朱艳

摘要:笔者从中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教授Flash软件课程时,在实验班尝试用双任务、三环节递进课型教学,而在对照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为期一个学年的教学实验后,对两个班级学生平时知识点测试对比,和最后制作的作品对比,分析论证了学生在双任务、三环节递进课型的教学模式下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其知识迁移能力更强。

“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

在表格制作复习课的运用

——公开课的反思

郭伊葭

“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的特点是教学内容以两个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以三个模块为次序展开。本人在“表格制作复习”公开课中,在教学内容上设计了两个任务,一是银行汇票的制作,二是毕业生登记表的制作;在教学活动上,每个学习任务都以三个模块为次序展开,分别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分解表格、细化每一个技能点的操作、运用已有知识完成表格制作。

从两个教学任务的设计上看,它们是递进的关系,第一个任务银行汇票的制作相对简单,但知识点很多,包括表格和单元格的拆分合并,文本的对齐,货币符号的录入,大写数字的录入,空格的灵活使用等;第二个任务毕业生登记表相对复杂,工作量大,几乎包括了所有关于表格的知识点,同时还包括了之前所学的排版和文本录入的内容,包括特殊符号,数字符号,货币符号等的录入,对学生的考察更加全面。

从教学活动三个环节的角度看,三个环节是层层推进的作用。第一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对任务有个完整的认识,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拆分任务。该环节中学生不是由老师牵着走,而是自己尝试走,这个过程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最后能够完成任务就可以。这个过程让所有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在后续的操作中,学生将能亲身体验到自己拆分的任务好不好,有什么不合理的,可以改进的地方。第二环节是细化每一个技能点的操作,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每一位学生对前期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因此教师在该阶段不是完全的演示,而是仅仅起到点拨的作用,学习好的同学可能不需要老师的提示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了;第三环节是学生根据前两个环节的理解和学习,自行完成表格的制作,个别同学还存在困难的,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

本节课在设计上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在知识的迁移上,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的时间比较多,因此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这种思维能力能够迁移到其他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中。

教学总结

陈娇

本学期,本人在学校的工作安排下,担任了在校班1515班主任工作,同时担任1415班《AU音频特效》、1515班《PR》及《摄影摄像》、1511班《计算机应用基础》及任意选修《PS入门班》课程的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党员,本人思想上进,爱党爱校。认真学习党的精神,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乐意接受党组织安排的各项任务。

二、班主任工作

该班是历年来传媒专业人数最多的班级,是我系15级人数最多的班级,是我校15级最庞大的班级之一,我从来没带过这么多人的班,这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一学期下来,取得成绩如下:新生夏令营三等奖;军训会操二等奖;礼仪操比赛一等奖;校运会出场式第二名;五星级课室四次;优秀团支部一次;文明班一次;校级主题班会公开课一节;本人被学校提名为广州名班主任培训对象,同时加入旅商工作室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学习与研究;考取无青春无悔课程导师资格。

三、教学工作

我能够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去。课余我会利用课间的时间与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需求,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及教学内容之间的切合点,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内容。经常与同教研组的同事探讨交流教学心得,讨论教学设计。使用生本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这对我难度很大。课前,我要备大量的知识以备学生提问及供评点学生时用,课后,要不断跟进学生的进展。当然,我也会花时间制作教学课件,并精心准备一些最实用的知识给学生。影视特效课程,我精心上网找了大量的微电影,要求学生评析它们的拍摄技巧,剪辑技巧,将尝试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本学期,1515班以文明风采比赛为契机,结合课程,无做了大量的视频作品。

通过每周一影、每周一练以及我要拍大片这几个活动,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提升他们的专业成就感。开学的时候,我已经将一些优秀的影片列出来给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在周末的时候观看。同时,我会在网上找一些PS教程,要求学生在周末的时候按照教程所教出作品。这两个活动,我自己带了一个月,从十月份开始,由全权由学习委员来跟进,由PS科代表来收交作品。

由于专业特性所致,我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进行视频作品的创作。中后期,我以美育作品征集为契机,组织了全班超过2/3的学生参赛。期末,组织我班全员参与全国文明风采这一活动。他们交上去的视频有三个被评为校内二等奖,五个被评为校内三等奖,做为才入学半年的学生,参与度之高,得到众多专业老师的肯定。

现在,学生们周末成组成组地活跃于广州名个角落,追逐着他们的大片梦。12.22日,成功上了一节主题班会公开课:我的专业我的梦,做到教育与教学互相结全。

另外,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学类活动,参加了学校首届微课比赛。同时,虽然不是科组的双任务三环节课题的核心组员,但我积极提交教学设计与相关材料,付出一定的努力。

四、其它

本人被学校提名为广州名班主任培训对象,同时加入旅商工作室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学习与研究;考取无青春无悔课程导师资格。被先为学校校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并担任小组长一职,主要负责监督学校师资培训与参观等业务。本人还是工会积极分子,每年的教工运动会我都是主力队员之一,为系出谋献策。

教育与教学工作,没一项是好差事,学期末,大量的作业要统计,大量的作品要点评,大量的文件要上交,大量的琐碎事务要处理。但是,当我被一群学生围住,当我看到学生们的作品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幸福的。

教学总结

陈惠惠

本学年我担任传媒系信息技术科组的专业教师,担任课程有1413班和1415班的After Effects影视特效制作、摄影摄像等课程,在工作岗位上,我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及时更新课程中AE影视后期及摄影摄像等软件的新版本及新知识点,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我本学年的教学工作进行小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政治上,我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努力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教育局、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在思想上,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育工作方面

本人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从教以来,不断自我进修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了大量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还有教育心理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掌握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发展动态,追踪本学科的科研信息,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新课改的大潮中,在教学中能把最新的理论巧妙的结合起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课型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变单一呆板的教学为灵活多样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类推进,管教管导,全面发展,对教学中的得失能及时总结,使之理论化、系统化。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广东复赛摄影类及微视频类的比赛;2015学年带队参加广州市中等职业技能大赛电子商务项目竞赛,为自己累积经验,争取明年获得好成绩。另外本学期承担校级、异地教学公开课,获得了听课老师们的好评。2015学年《WORD表格——个人简历制作》校级公开课取得“优秀”等级评定,公开课的设计与参与的“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题紧密结合,进行教学研究。

  三、继续教育学习方面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工作,我十分注重继续再教育学习,积极参加广州市学科教研活动,并且多次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2015年11月20日参加惠州市商贸职业高级中学交流学习,获益匪浅。

  四、专业科技教研成果

为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我积极参加课题课型实训研究,2014年参与广州市教育局的“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实验研究”课题成功立项,并于2015年11月13日在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进行课题实验研究异地教学,提高课型实验研究。

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及教师素养,为中职教育教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总结

信息技术科组  毕婉文

从2013年开始,我便参与到我们科组的“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的课题研究中来,从一开始的懵懂,到现在的略有成果,要感谢课题负责人蒋宇航主任的英明领导和课题组其他老师的分享指导,自己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得到一些历练和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多查阅,明方向。

一开始接触此课题时我感觉很迷惘,因为任务驱动式的课型已经被很多人研究过,并且已经产生大量的成果,我们还有研究的意义吗?我们课题组能够坚持下来应该归功于蒋主任的坚持与指导,他鼓励我们拿出做硕士研究生论文的精神来,先从查阅资料开始。通过前期大量的资料查阅、汇总,我们终于达成比较一致的意见,明确了我们的课题要在“双任务”上寻求突破,区分单任务和多任务,还要思考三个环节如何贯穿课堂才能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多应用,找问题。

自从明确了课题的研究方向后,我们课题组成员都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使用此课型来上课,不断摸索前行。本人主要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课程中应用“双任务驱动”课型,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本人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现,有设计的任务太简单或者偏难的,有设计的任务关联性不大的,有三个环节衔接不好的……也在纠结“双任务”到底是两个独立的案例还是同一个案例中分拆两个任务?“三环节”是指每堂课都是由三个教学环节组成,还是每个任务实施过程中都必须具备三个环节?正因为我们都在课堂上多应用此课型,我们才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我们都把问题解决了,那离我们完成课题目标就不远了。

三、多听课,常讨论。

课题的研究为我们科组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研讨氛围,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公开课。通过公开课的聆听,我更快速地学习到其他老师的优点,也更进一步了解到如何应用此课型。课后的评课,我们更多时候是在讨论如何解决此课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断的讨论使我们更加明晰前进的方向。

经过讨论,课题组成员们都认同,“双任务驱动”不一定是两个独立的案例,它可以在同一个案例中进行深入拆分,从而设计出具有梯度的两个任务,或者选取两个独立的案例,但这两个案例必须既有梯度差异又有相互关联,这样才能让学生使用所学到的基础任务知识去探索拓展任务,所以这个学习阶梯必须要通过任务设计为学生搭建好。

又譬如,前置作业应与课堂任务有机结合。前置作业可以等同于基础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基础任务前置,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索完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前置任务的展示、总结,再提出拓展任务的要求。

……

这些讨论的结果不仅解决了我的困惑,更统一了我们的意见,使我们的研究步调一致。

四、多反思,促成文。

经过集体的头脑风暴后,我都会根据自己关注的方面再进行反思,然后再应用,再找出问题解决,最后鞭策自己形成文字记录,如论文、教学设计。令我自己受到鼓舞的是,我的努力也获得小小的收获,论文《“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在第六届(2015年)广州市中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年会上荣获三等奖,《让你的相册“动”起来——PPT自定义动画设置》双任务驱动课型教学设计在第八届中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学成果年度(2015)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现在,我们相关的两个课题已结题并获得优异的成绩,但这并不代表结束,我们仍需继续努力,进一步挖掘我们课题的亮点,例如第Ⅲ环节如何用活,名字如何更改能不与环节三混淆令人产生歧义……

双任务驱动之任务设计原则实践总结

——201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总结

张卓富

2015学年第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除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外,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课题研究,获益匪浅。

早在两年前,由系主任主持的课题——“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教学课型研究一直在实践中,今年已顺利结题,并获得了广州市优秀课题奖项。在这个实践研究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专业课都是按这个课型进行设计,其中,对双任务的设计研究比较有心得,以下谈谈我的想法。

“双任务驱动”也是一种任务驱动教学法,侧重在“双任务”的设计与安排下进行的教学活动。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的设计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编排就显得非常关键,必须兼顾全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任务设计的目标要明确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关键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把教学的总目标进行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而对于双任务的设计,要体现:

第一、任务要有层次感

“双任务,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目标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

第二、任务设计要分散重点、难点

“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

二、任务的可操作性要好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第一,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解决问题多元化。 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

第二,在任务设计时要关注任务的可思考空间。

第三,在任务设计时要关注完成任务的时间,特别是两个任务。

三、任务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第一,任务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循序渐进)

第二,任务设计要关注学生团体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任务设计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双任务之间的衔接)

五、任务设计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教学课型实践了好几年,现在已经成型,有了相对稳定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5. 教学效果课堂调研

双任务三环节课型"课程教学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以公开课《二维码制作》案例课后反思分析

双任务三环节教学模式的课堂中, 我们本着改革教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宗旨,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感知,教学质量也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提升。为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非常希望了解你对教学模式改革的真实看法。因此,特设计此次调查问卷,希望各位同学认真思考并给予填写,多谢合作!

本问卷采取匿名调研的形式。

专用名词注解:

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基于教材,讲授知识,理论为主

任务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任务,指导实操,技能为主

另:所有的“其他”都请补充说明


一、 回收统计:

有效回收率 60份,100%有效

二、每项选项统计分析:

第1题:你的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性别:___________

2 你爱好你所学的专业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爱好

25

41.67%

一般

35

58.33%

不爱好

0

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3 你了解你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了解

18

30%

一般

38

63.33%

不了解

4

6.67%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4 你在学校里最想学到的有哪些?(可多选,并将所选序号按照重要程度排序) [排序题]


选项

平均综合得分

职业能力

5.58

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75

创新的能力

4.38

团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4.22

自我学习的方法

3.82

专业理论知识

3.57

有效自我管理的能力

3.28

其他

0.02


5 你认为下列哪种情况是你喜欢的上课状态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这节课教师给了大量的练习时间用来自己操作练习。你觉得这节课就需要这样的实践,你的学习效果不错

25

41.67%

这节课教师主要自己讲授,很少给自己练习的时间也很少讨论发言。你觉得教师讲得不错,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你很喜欢这样的课堂

4

6.67%

这节课教师频繁组织讨论或者提问,你认为这些问题就是需要和大家的探讨才能更好的理解

5

8.33%

这节课教师讲授、讨论发言和自己练习的时间都差不多,你觉得课堂井井有条,上课感觉不错

26

43.3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7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你对双任务三环节课型[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完全能够接受

9

15%

基本接受

49

81.67%

困难较大仍能接受

2

3.33%

不能够接受

0

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8 你认为双任务三环节教学模式能够让你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更感兴趣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57

95%

不能

3

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9 你认为双任务三环节教学模式能够让你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更好的掌握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55

91.67%

不能

5

8.3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10 通过任务引领,项目学习,你的自学能力是否有提高?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很大提高

14

23.33%

有一些提高

43

71.67%

没有提高

3

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11 你对待调查任务的态度是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迫于无奈,应付了事

3

5%

积极尝试,热情投入

48

80%

有难度,不会做

3

5%

有组长在,不用我担心

0

0%

其他

6

1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12 你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哪些资料对你完成任务有帮助?(可多选)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教材

46

76.67%

网络资料

54

90%

老师提供的教辅资料

42

70%

其他

1

1.67%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13 你认为在以后实施双任务三环节课型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应加强哪方面的工作?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加强过程的指导

18

30%

老师多提供有关于任务实施方面的资料

23

38.33%

加强对任务理论教学

12

20%

加强对任务的讲评

6

10%

其他

1

1.67%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14 (1)在完成调查任务时,你认为课堂中安排的实际操作时间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不够

4

6.67%

基本够

56

93.33%

过多

0

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15 (2)如果你认为实际操作时间不够,你愿意利用课后时间完成操作任务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愿意

44

73.33%

不愿意

16

26.67%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16 在以下任务中,你最不想参与的是(          ),原因是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相关任务理论学习

7

11.67%

任务方案的制定

6

10%

实地调查

11

18.33%

撰写任务报告并汇报

36

6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17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小组成员合作精神是否重要?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很重要

44

73.33%

较重要

12

20%

一般

4

6.67%

较不重要

0

0%

很不重要

0

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18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你认为你所在小组的合作及工作情况如何?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很好,每位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27

45%

较好,大多数成员能积极讨论并参与各项任务

24

40%

一般,半数成员按部就班的完成调查任务

5

8.33%

较差,每次都只是组长或个别成员真正在做事,其他人不闻不问

4

6.67%

很差,没有人认为需要讨论、需要共同协作,事不关已,各干各的

0

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19 你在完成任务后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对未来充满希望

16

26.67%

看到了自己的欠缺,学习目标更明确

38

63.33%

体会了其中的苦涩,以后再也不想做了

3

5%

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对未来充满恐惧

3

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20 你喜欢怎样的老师(多选,并按重视程度高低排列) [排序题]


选项

平均综合得分

关心学生,善于与学生交往

7.45

有幽默感,教学生动

7.17

善于思考,教学方法丰富

5.67

有创造性,思想跟的上时代

5.63

专业知识、技能扎实

4.42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有人格魅力

2.93

严格要求学生

2.9

衣着整洁

1.55

其他

0

21 对于本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你认为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很满意

30

50%

较满意

20

33.33%

一般

10

16.67%

较不满意

0

0%

很不满意

0

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三、对双任务三环节课型"课程数据分析总结:

1、课题实验中学生有效的展现自我。双任务三环节课型有效实现了学生的分层、教师的备课、学生作业的设计等,通过课型的实验实现把学生在实验初始状态及实验各阶段的情况的变化趋势认真比较,进行统计分析。在对比的基础上,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正,并进行深入研究,及时调控。对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及时推广,并形成理论。在实验过程中,对各分层中遇到的困难,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案例剖析,集体解决,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效果较好的进行案例推广。在实验的班级进行:

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授课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乐于接受。但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呢?一是合理分组。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组织水平,将全班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小组之间总体实力要均衡。根据学习水平将小组内四人编成1234号。二是教会小组内合作。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要求小组讨论,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如果实在没有学生会,师再讲。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还能促进优生更优。三是分层教学,引入激励机制。根据问题的难易,采用分层教学,让每个小组不同学号的学生都有参与抢答的机会,有效避免了优生唱戏,其余看戏的状况。鼓励组间竞争,通过奖加分,评选优胜小组,进一步刺激了小组合作竞争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而敢于、乐于思考和回答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在老师的导演下,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3、注重教学设计中对任务的探究  

传统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有很多弊端,如演示操作实验通常是老师先做给学生看,然后讲结论,将学生完全置于被动的地位。即使学生分组操作实验,也是按现成的程序、指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这样的方式学生很少有自主权和创造性。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放到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上,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根据可能,尽量将演示操作变为学生的分组探究的任务,让学生经历从设计到进行任务操作的全过程,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对概念规律的深度理解和灵活应用的目的。为实现研究成果的有效整合与资源共享,磨合工作思路,及时将“双任务三环节课型”课题研究成果呈现给教师并及时嫁接应用到个人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以活动展现成果,用成果引领深层次研究。二是多次组织游戏,互动投票等展评教学活动规范设计,完善自我参加教学课题实验的教师,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教学效果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尤其可喜的是参加教学实验的班级、学生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课题实验成员:黄学文

2017.513


(三)市级精品课程

1. 《PS图像处理基础与实战运用》认定证书

2.“三平台三基地”运作机制课题成果

3.《微店综合运营》结题报告(节选)

《微店综合运营》建设过程及建设成果

《微店综合运营》精品课程建设小组 蒋宇航执笔

目录

1. 立项背景

2. 第一轮行动

3. 寻求突破

4. 第二轮行动

5. 课程对学校文化、行业企业文化、专业特色的体现

6. 创业班试验

7. 第三轮行动

8. 课程建设对新专业开拓的贡献

本课程经过三轮的实践研究,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具体情况如下:

1)立项背景

2015年,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感到在学生的培养上遇到瓶颈,怎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努力寻求突破。我们最初的想法就是从专业建设拓展上入手。我们到兄弟学校、电商企业参观学习,以及开展各种调研活动,我们初步形成自己的专业拓展思考,提出开设4个专业方向的构思。分别为:

综合运营

视觉营销

网络营销

数据营销

从今年颁布的中职专业目录看,我们在3年前开始的研究,在方向是正确的,也取得不少的成果。除数据营销这个方向外,其余3个方向在目录上都有了。网络营销是独立一个专业,网店运营包含在我们当时提出的综合运营范围内,网店美工包含在我们当时提出的视觉营销范围内,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两个方向。

当然,我们当时 的研究还比较初步,不够成熟。因此,在召开专家论证会的时候,虽然在总体上我们的研究是受到了肯定,但也在不同程度上有一些质疑。

论证会邀请函

参考了专家们的意见,以及通过对电商行业的调研,我们的研究团队觉得暂时先放下分专业方向的做法,而着眼于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的办法来深化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

我们到惠州高级职校交流学习

并通过市中职信息技术教研会,对部分有开设电子商务职业学校的专任教师进行了行业调研,了解各校情况。

回收的调查问卷

到汤老爸茶业有限公司调研


正值政府提出了“双创”号召,虽然中职学生年龄可能太小,基本能力没到位。但我们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电商运营的能力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因此,就提出申报广州市《网店综合运营》精品课程。

学校教研室聘请相关专家审定申报书后,认为我们的申报:以“校企合作,课程共建”模式,基于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研究成果运用于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具现实指导意义。

2)第一轮行动

我们选择的合作企业是江门市汤老爸茶业有限公司。公司于20160622日在江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主要经营生产、销售:食品;初加工、销售:陈皮;批发、零售:食品、食用农产品(不含油、米)、咖啡机器设备(不设店铺,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商品,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茶具;提供产品设计、店面设计、店面装修及人员培训服务;商品经济信息咨询服务。

公司虽然不是专业的电子商务公司,但计划自己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并且开始组建自己的电商团队,公司最初的希望是把整个项目交给我们运营。但学校老师没有企业经验,只依靠学校老师带领学生运营项目这是不现实的。无论是在经营团队的建设上,以及在具体商业运营的细节上,我们都缺少经验。我们开展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企业的力量来弥补我们这些不足。无法承接这一任务。


师生到汤老爸公司在琶洲展会的摊位调研


我们增加了一个合作伙伴广东海之珠职业培训学校。该校成立于2000年,是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实体,广东省首批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学校建立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实验基地、国家SIYB优秀培训基地等。

“创办你的企业”(Start Your Business,简称SYB)是国际劳工组织在全球推广的促进就业培训项目,面向有创办企业想法并确实打算创办一个新企业的人士,学习开办企业的各个步骤以及对自身企业开办的各项可行性调查研究。我们与海之珠学校的合作,是希望通过他们的SYB项目帮助我们打造学生运营团队。

我们三方达成了合作意向。我们在系里电子商务专业三年级(2014级)选拔了较为优秀的学生,以及其他专业个别有兴趣的学生,成立创新创业试验班,采用三方合作模式,由海之珠学校的项目帮助我们同打造团队,同时在汤老爸公司员工的指导下运营他们的项目,而学校老师则结合《网店综合运营》精品课程建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试验。


创业班试验班开班


在这一轮行动中,我们主要完成了如下的研究任务:

(1)精准选择了合作企业

(2)联合建设学生运营团队

(3)开展了真实的企业项目运营

(4)初步实施精品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

反思:

1、通过真实项目的运营,学生成长得更快,目的性更明确。

2、也存在问题。因学校运作的特殊原因,企业需要连续运作,但这点我们目前还做不到。

3、公司产品价格较高,如果没有成熟的市场,而依靠我们的学生起步,显然不合适,我们的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4、不能大面积铺开,学生未成年,也不能自己开店。

5、虽然是选拔了较为优秀的学生,但真正能做到运营价值的,还只能是少部分同学。其他同学只能做平行学习。

阶段性成果:

(1)学生代表到汤老爸茶业公司在新会的种植基地考察,加深对产品的了解。然后,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网店设计、产品摄影及详情页设计。锻炼了一定的设计能力和编辑软文的能力。


(2)为百佳拍摄

在新港路百佳广场经理的带领下,进行产品拍摄。

(3)竞赛成绩

(4)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3)寻求突破

总结了第一轮行动成果,课题组认为需要根据实施和研制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原有方案作出适应性调整。为了确保课程研制方案调整的质量,课程组成员一方面继续加强自身学习和参与多项与课程研制和实施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还派出老师外出参加各种培训学习。

到访的学校包括:珠海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广东省财经职校、广州商贸职业学校、南海信息工程技术学校等。也接待了梅州职业学校等学校在电商专业建设上的来访交流,共同探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及学生教育教学等一系列问题。

到广东移动商会调研

期间,学校与广东移动电商协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协会会长刘正秀先生多次来学校与老师们交流。而我们也数次到移动电商协会参观交流。

通过密集的交流,强化式的学习与提高,我们对电子商务行业从传统模式向移动电商模式、以及跨境电商方向的发展印象深刻,从而促使我们对行动方案进行反思与提高。

阶段性成果:

(1)申报成立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名师工作室。在更高的站位上把电子商务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与推进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紧密相连。

(2)结合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把方向瞄准移动端的方向,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移动电商技能。课程也调整为微网店综合运营实战。

(3)在此过程中,黄学文老师立项教研会课题。

4)第二轮行动

针对第一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针对性地把企业真实项目放在学生社团中运营。而正常班教学只作为平衡班作模拟练习。

鉴于第一轮行动中,实践产品与学生能力不相匹配的问题。在第二轮行动中,我们借助学校教育集团的平台,增加了一间旅游公司,做旅游产品的电商。因为在最近这一段时间,旅游电商的发展特别快。所以,这些旅游产品也是很适合我们的学生的。

在这一轮的行动研究中,我们把运营重心放在网店的传统电商的基础上,补充增加了移动端的运营。同时,不仅注重线上的活动,还重视了线上线下活动的相结合。所以,我们就把原课程方案中,比较传统的《网店综合运营实战》补充为现在的《微/网店综合运营》,同时兼顾传统电商与新电商的发展。

而在实际教学中,不仅重视真实项目的运营,同时还特别注重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和发展。由于引入校园的特会游项目规模不大,我们组建电商社团进行运营。同时为了促进其他不能参加真实运营的同学共同进步,我们与广州智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制作了一套答题系统,参照运营模式,由老师引导,学生运作的方式,利用移动端的方便性,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同时,鉴于O2O 的发展,我们也注意开展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使课程内容更丰富。下图是“双十一”至“双十二”期间,学生在校园开展市场调研活动留影。


反思:

(1)本轮行动的主要产品适合学生运营;企业有成熟的电商运营团队,可以互补学校教师缺乏运营经验的不足;运营手段适合中职学生特点,能较快地看到成果。

(2)在运营的旅游产品中,有一些是乡村游的产品,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农村电商的距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农村电商完全可以作为我们这个课程的内容之一,至少在旅游产品上完全可行。

(3)学生的基础技能是重要的。不仅是商务活动的技能及客服技能,其他象美工制作的技能、软文编辑的技能,都十分为企业所看重。这也是我们这个合作项目能持续运营至今的原因之一。

(4)项目规模不足,只能以学生社团的形式运营。

阶段性成果:

(1)学生竞赛

比赛名称

获奖名次

级别

授予单位

获奖时间

获奖学生

正能量明信片

一等奖

校级

本校

2017-09-04

邓晓乔

广东省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三等奖

国家级

广东省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2017-05-02

陈庭轩

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农村电子商务创业竞赛

优秀奖

国家级

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农村电子商务创业竞赛组委

2017-10-01

黄梦诗 范禧贤 张健朗 区雅韵

广东省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三等奖

省部级

广东省中职文明风采竞赛组委员会

2017-05-01

陈睿轩

2017PS挑战赛-陈嘉雯

优秀奖

行业

i博导

2017-11-03

陈嘉雯

正能量明信片

最佳组织奖

校级

本校

2017-09-04

组织奖

正能量明信片

三等奖

校级

本校

2017-09-04

陈庭轩

正能量明信片

三等奖

校级

本校

2017-09-04

张昭杰

正能量明信片

二等奖

校级

本校

2017-09-04

陈睿轩

正能量明信片

三等奖

校级

本校

2017-09-01

范志杰

2017PS挑战赛-欧阳子健

优秀奖

行业

i博导

2017-11-28

欧阳子健

正能量明信片

一等奖

校级

本校

2017-09-01

黎志鹏

广东省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二等奖

省部级

广东省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2017-05-01

谢文旭

广东省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三等奖

省部级

广东省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2017-05-02

张梓彬

2017PS挑战赛-王子潼

优秀奖

行业

i博导

2017-11-28

王子潼

广东省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二等奖

省部级

广东省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2017-05-02

阮慧璇

广东省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三等奖

省部级

广东省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2017-05-02

袁露诗

广东省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三等奖

省部级

广东省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2017-05-01

王韫

广东省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三等奖

省部级

广东省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2017-05-02

陈淑怡

2017ps挑战赛--陈澈

优秀奖

行业

i博导

2017-11-28

陈澈

广东省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二等奖

省部级

广东省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2017-05-02

陈芷欣

(2)论文

(3)初步形成课程文本

(4)全面总结了创业班实验成果

(5)开始探索把农村电商内容结合到课程实施中

5)创业班实验

创业班试验做了两届之后,由于国家政策的改变,原来2+1学制改为2.5+0.5;不可能再这样大规模地开展创业班试验。那么,《微/网店综合运营》这门精品课程该怎样研制下去?在第二轮行动完成前,课程组初步作了总结。

1、中职学生还不具备足够的独立性,不能完全承担企业运营岗位的需求。但在公司主管指导下,旅游产品的新媒体运营是可以做得到的。因此,合作企业与产品适合性十分重要。

2、特会游项目比较成功,但规模还太小。只需要一个6人团队就可以了,固定是每天9点准时发出产品清单,在每天12点前整理和发布公众号内容,每天下午4点进行客服咨询、订单跟踪、短信确认等工作。但可以带动其他同学展海报美工、软文编辑、短视频剪辑等一系列专业技能学习。

3、当同学们每天保证完成的任务后,为正常的上述课程的开展可以以特会游项目中旅游线路产品,乡村旅游特色产品为基础,对微店经营、分销作日常的教学内容的案例,对接到实际的教学内容中,特别是新媒体内容的营销可以以特会游项目中积累的软文、视频、海报等教学内容对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为我们的移动电商方向的课程学习提供非常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多媒体资源。



4、我们传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观念较浓,创业班实验以“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做事经历”这三点,为学生营造一条职业能力发展轨道。2016年,省中职文明风采竞赛《职业规划》项目,创业班同学有多人获奖,是我们学校第一次有同学在这个项目上获奖。

5、要建立一支有干事热情的学生团队,需要有足够的职业精神。工作团队要有连续性,企业真实项目一旦运作起来,就要不停往前走。与做模拟练习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其他同学可以跟做模拟练习或相关的辅助工作练习,运作团队则必须连续工作。

6、利用做题系统营造专业氛围,强化团队建设,同时满足应试练习需要,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因此,对接下来第三轮行动,我们做了如下四点规划:

1、虽然政策影响,18届不能继续创业班实验了,但创业班实验所取得的成果应该保持并在新形势下发展。

2、总结创业班团队建设的经验教训,在系里电子商务专业一、二年级学生中组建专业运营社团,打破班级界限,力保项目延续。

3、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规模。特会游项目中乡村旅游产品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不仅是具有我们旅游商务学校特色的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育发展,也是适应电商行业向农村电商方向的新发展需要。

4、线上线下活动模式应该坚持及细化。

立足移动互联网思维,运用和抓住新媒体,新内容营销的大潮,以内容为王,以体验为王建设移动商务专业,让学生在新的起点、高的站位出发,迎接新经济模式发展机遇。

6)第三轮行动

在第二轮行动过程下半段,我们与广州浩恩奉仕食品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并达成合作意向以后。很快,我们就开始了第三轮的行动研究。公司准备规模化地开展自己的电商业务,公司在从化有一个绿色产品基地,特别注重新媒体运营,对我们开展在农村电商方向的专业发展,有很大的支持作用。


浩恩商学院

由于政策原因,原来2+1的学制改为2.5+0.5。在三年级学生中组建创业班运营项目的做法已经不可行了,为了更有效地开展这一轮研究,把企业的真实项目运营下去,我们在各班原有专业社团基础上,批破年级和班级界限,组建了系的电商协会,由协会统筹运行企业项目。协会是系里各班的电商社团的联合会,组建电商协会动作企业项目的优点是可以由上一年级的学生带动下一年级的学生,使项目运作具有连续性。

这次合作十分成功。浩恩公司除了像特会游一样重视移动端的运营之外,还特别重视其他新媒体的综合运营。进一步促使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电子商务行业对新媒体运营的新的发展趋势。

16级电子商务专业实习生在做直播

我们的课程学习,以适应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秉持“学生在活动中成长”的理念,让学生在各种的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专业技能,使之成为课程的延伸和补充。下图是学生制作的活动邀请函,我们每年一度的学生家长亲子活动,成为学生展示技能、汇报成绩的平台。

反思:

1)以产教融模式合开展课程建设,适应学生特点的产品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合适的产品,即使校企双方有良好的合作愿望,仍只能是校本的合作,而不有发挥校企“双元”育人的作用。

2)合作企业要多样化,这样,更有利于专业的发展和学生成长。

3)有效的校企合作离不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阶段性成果:

(1)省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

2018年广州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电子商务项目三等奖

影视后期制作二等奖

2019年广东省中职学生技能竞赛:电子商务项目三等奖

影视后期制作三等奖

(2)全国农村电商赛

2018年全国农村电商赛三等奖

(3)促使了我们的课程计划往新电商方向发展

7)课程建设对新专业开拓的贡献

1)开设“新媒体运营”方向的思考

据百度百科介绍,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BusinessActivity)。因此,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商业行为均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

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该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管理、法律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具有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方法改善企业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传统电商以流量为王,靠流量带动更多销量。因此,传统电商平台,更像是广告公司。商家给平台付高昂的流量费用来做宣传,以此尽可能拉动销量,靠薄利多销赚钱。

做电商的圈子,这几年挂在嘴边的是淘宝不行了、天猫难做了、京东眼看也快到顶了。然而,突然平地冒出一个拼多多,紧接着又是有赞、万色城等增长飞快的新电商平台。

电商的未来是什么?O2O商业模式已经横空出世:阿里巴巴收购大润发,京东开通线下京东便利店,开始向“新零售”发展。随着众多行业巨头开始线下发力,电商市场还有发展的潜力,但传统电商的时代即将过去,全新的电商模式即将到来。

马云说:“未来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但这已经不是未来,而是实实在在的今天。试问今天有那个行业不在利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的?还有哪个行业没有开展电子商务的?不管是食品行业、服装行业、体育行业、以及教育行业自身。当然,电子商务也已经不是只有阿里巴巴、只有京东的时代了。世界发展太快,互联网发展太快。蘑菇街等内容电商火爆,微商的崛起,实际上宣告了,不是即将,新电商时代已经到来。

“互联网+”倡导者易观在《新电商时代》一书中提出:

新电商=心聚粉+新零售

要想在新电商时代实现销量突破,全力做到聚集粉丝(“心聚粉”),同时建立多方营销渠道(“新零售”),才是根本之道。

这一新观念,既是概括了电商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提出了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现在,有不少学校的电子商务已经在往这个方向上发展,比如,网络直播等,尤其是在与企业有较深度合作的学校,这是企业很强烈的要求,而不是仅局限在网店经营上。

电商行业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日新月异。因此,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包括课程设置等,不能是一劳永逸的,而需要随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而作出必要的调整与回应的,这样才可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2)电子竞技行业

电子竞技(Electronic Sports)就是电子游戏比赛达到“竞技”层面的体育项目。以为电子竞技=玩电子游戏。以为电子竞技专业就是培养玩游戏的选手。这是一种想当然的误解。

横向比较一下,足球经济是不是只有足球比赛?其实足球产业是一个包括门票、广告、电视转播权、俱乐部标志产品的特许与营销、职业运动员的买卖和足球彩票等在内的复合产业。从事足球行业的人,不仅是足球运动员,更多的是在周边产业,或者说,就是并非踢足球这一行的从业人员。因此,“足球经济”的发展才带动了制造业、广告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

因此,电子竞技行业却不是仅有电子游戏比赛。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电子竞技的产业也在不断完善中,围绕比赛这个中心而形成包含游戏运营、赛事运营、游戏媒体三大环节。在从业人员中,比赛选手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对电竞有一定认识的商务人员,及电竞周边产品的制作人员。

目前,电子竞技产业链上这几大环节都是与比赛有关的商务活动,但不等于比赛本身。而且,不管是利用o2o模式还是别的模式,电子竞技行业也一定是要利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的。否则,会就如马云所说,不开展电子商务,就一定无商无。电子竞技行业的这些商务活动如果不利用互联网,一定无商可务。尽管由于行业特点,以及新电商的发展,电竞电商并不以网店经营为手段。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是否会出现电竞网店,电竞俱乐部都会经营自己的一个电竞网店呢?或者这是永不会出现的可能,只有时间能回答。

3)新专业方向

通过本课程的建设经验,考虑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及电子竞技行业对人才的尊重需要,我们决定建设与申报这样的新专业方向:电子商务(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电子商务专业与电子竞技方向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辩证的关系,是一个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的关系。

电商专业与电竞方向的共同点,在于这两者培养的都是能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人才。而且除了网店的运营技能外,其他的电商运营方式手段都是一样的。都需要流量,都需要广告。传统电商已不断向新电商方向发展,电竞电商主要依托新媒体运营,电竞电商本身就是新电商的一个发展。

作为差异性,理论上说电子商务专业会更重视通用技能,而电竞电商专业则更针对电子竞行业的特殊性,尤其因为对新媒体运营的高度重视,电竞电商可以作为网络营销、网店美工、电商客服、农村电商这四个较为偏向传统电商的专业方向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作为新电商的一个有特色的代表。

下图反映的是与我们合作的南方电竞公司最近在开展活动时需要的电竞电商活动内容。

因此,我申报这个专业的实质就是“新电商+行业应用”。或者说,就是新媒体运营技能在电子竞技行业中的应用。

(四)“十九大精神进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活动

1. 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成果报告

《十九大精神进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活动》市政职业学校成果报告

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课题组 邓惠芹执笔

十九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内涵到APP应用开发章节中,突出十九大报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和丰富内涵。传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存在逻辑思维偏弱,在编写简单的程序中无法解决或排除错误,以至于失去学习兴趣。

APP Inventor积木式编程应用开发是信息技术重要组成部分,在app Inventor教学中,1、融合中华优秀先进文化,将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素材加入到教学项目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度;2、利用计算思维理论,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将一个个小问题解决好,从而解决整个问题。将计算思维作为基础培养,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思维,使用它解决生活、学习问题,致力于使计算思维成为常识。

一、组建信息技术专业的研究团队

在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研室中挑选几位骨干教师组成研究团队,成员有邓惠芹,徐明钦,陈荣聪,季薇老师组成,这支团队具有计算机专业高中级职称,学术研究能力比较强。保证了课题研究质量。

二、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

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组织学习由蒋宇航撰写的《“双任务驱动”课型教学设计特色研究》,刘载兴为组长的《基于协作学习理论的广州市中职学校学科教师区域网络教研实践研究》等文献,领悟相关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课题组成员达成共识,一致同意采用网络+双任务驱动+计算思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开展教学实践。“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教学设计呈现递进式的关系。

学习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于20063月提出的计算思维理论。通过学习认知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看来困难的问题重新阐释成一个我们知道问题怎样解决的方法;是一种递归思维,是一种并行处理,是一种把代码译成数据又能把数据译成代码,是一种多维分析推广的类型检查方法。

三、发挥各专业老师的专长,明确分工

经过讨论,徐明钦老师任教多年的网页设计和数据库课程,适合编写数据库应用案例;陈荣聪老师主要任教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搭建等专业课,负责编写第一个APP应用案例;邓惠芹任教2年的APP应用开发课程,负责条件(判断)语句的案例编写任务。季薇多年任教PS课程,负责案例素材的编辑工作。制定并完成的项目有:

1.设计项目1图片切换,浏览和认识十九大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图片展,不仅是传授判断语句、切换图片,同时也传播和认识十九大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一个重要阵地,从而整体提升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和文化自信。

2.设计项目2 十九大知识竞赛,使用微数据知识,制作十九大知识竞赛复习题应用,将十九大知识进入到课堂,让学生了解部分国家政策。

四、学习十九大精神,将文化自信融合到教学内容当中

组织学习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具有光辉灿烂的历史,这是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深厚积淀。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于20182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于20181024日上午9时开通,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港珠澳大桥建设前后实施了300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逾500篇(科技论文235篇)、出版专著18部、编制标准和指南30项、软件著作权11项;创新项目超过1000个、创建工法40多项,形成63份技术标准、创造600多项专利(中国国内专利授权53项),科研成果如此丰富,值得在课堂上分享,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五、搜索大量的十九大的资料,提炼素材

在网络,报刊上收集大量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料。一起选取精华部分,编辑、提炼文字、图片、剪辑视频资料,共享到校内的FTP中。也可以开通外网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相关主题的资料,提炼素材,制作学生自己喜欢的app应用,如学生查看港珠澳大桥图片,制作图片展APP应用。学生通过搜索阅读与浏览了中国优秀文化,为将来更好建设美好的祖国而出一份力。

六、根据素材和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设计

组织课题组成员编写教学设计。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认为,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设计教学案例。优质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之前必须认真制作教学设计,确立重、难点,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地位;“做中学,学中教”的教育理念。

我们按照蒋宇航老师提供的教学设计模板,进行教学设计。每节课划分两个任务,任务之间有一个递进关系。任务一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或者部分重要知识经过老师演示后学生也能够独立完成。新知识通常放在任务二,任务二难度稍大,任务量稍多。在老师的讲授以后,学生才能够完成任务。有必要多准备一个练习给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拓展;能力弱的学生至少也能完成任务一,为分层教学提供资源上的服务。

七、课前制作微课,提高教学质量

为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实现教学重复性、重现性,也为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提供学习资源。课前录制微操作视频,时长10分钟左右。便于学生课前自学或课后重复学习。“图片切换”案例任务一和任务二分别录制微操作视频,还制定学生学习文字材料,即学案文件,体现学生为主体地位。

八、开设APP应用开发课程

2018-2019学年第1学期,在16网络12班开设72学时的《APP应用开发》课程,由徐明钦和邓惠芹两位老师主讲。分别在第3周,第12周中实施“双任务驱动”+计算机思维教学实践,请技术中心的老师为我们录制课堂实录,课后做教学设计的修改和反思,经过教学实践,双任务驱动+计算机思维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达成度为95%左右,任务一的达成度为100%,任务二的达成度为80%,作业质量比较高。

九、游戏评价成为亮点

十九大进中职课堂与普通课堂的评价不同之处是除APP专业知识点外还要求知道十九大知识,如在图片切换项目,学生除掌握判断语句,变量定义与引用外,还要辨认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成员。把枯燥图片文字变得更有趣味性,我们设计一个APP游戏,分成3段游戏,第1段游戏名为“他是谁”,屏幕随机出现一张相片,学生看相片说出(勾选)相片人的名字,答对加10分,错不得分;第2段游戏名为“找出他在哪”,屏幕出现7位领导人的图片,老师说出一个领导人名字,学生找出(单击)该张相片,该张相片弹出并放大,答对加10分,错不得分。游戏12累计出总分;第3段游戏名为小明要买票吗?,屏幕显示买票规则,当小明身高分别为1米,1416时,该买票吗?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高。

十、总结

十九大精神进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活动在市政学校的APP应用开发课程,实践双任务驱动+计算思维研究,积累了教学经验,激发中职学生关注国家政策的热情,坚定“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研究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成果如下:

1. 教学设计2份;

2. 教学案例2个;

3. 微课2个;

4. 课堂实录2节;

5. 学生作品

6. 教研会分享课件2个;

7. 学会颁发的发言证书3份。

2.2018年广东省“创新杯”说课比赛教学设计


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专业课堂实践活动

划重点!十九大报告有这些“新”

——Excel图表制作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    郭伊葭

基本情况表

学校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

教师

郭伊葭

课时

1课时(40分钟)

班级

1730班会计专业

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office2010)(第三版)

编者:柳青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

第四章 基于Excel 2010的电子表格软件应用

任务15 图表的创建与编辑

设计思路

信息技术课在中职教育中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在为中职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和提升精神境界,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作为一次教学创新,本课采用主题教学法,目的是在这门以客观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讲授中,同时突出人文基础,综合提升学生的素质和精神境界。

本课在“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上实施,充分利用这一新型“双主课堂”的高效率与高效益,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构建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共同体。

双任务驱动教学设计表

课堂主题

划重点!十九大报告有这些“新”

——Excel图表制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Excel图表,熟悉图表各种选项的名称。

2、熟练掌握Excel图表的制作步骤,能进行图表选项的修改。

3、根据使用场合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表达,进行Excel图表的美化。

过程与方法:

对数据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制作的图表内容完整可读性高,便于数据使用者理解数据。在制作图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激发学习Excel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十大报告的数字化阅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重点内容

1、熟练掌握Excel图表制作的四个基本步骤

2、掌握图表选项修改的方法,如图表标题、图例、数据标签、数据系列格式等,修改图表大小。

3、根据数据内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传达数据信息。

难点内容

1、 理解数据之间的内部关系

2、 美化图表

学生信息素养分析

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之前已经认识图表,能读懂基本的图表数据,图表制作的学习让学生对数据有更深入更直观的理解,学习了更好的数据表达形式。

第一项任务

阅读十九大报告,将相关的数据填入工作表中,并制作图表。解决教学重点内容。

第二项任务

理解图表中的数据,结合要求和效果图修改图表选项,进行图表美化。解决教学难点内容。

环节一

数读十九大报告——新

教学模式

“演示——跟做”模式

环节二

共建美丽中国——绿色、环保

教学模式

“演示——跟做”模式

环节三

创新是第一推动力

教学策略3

“互动交流”模式

三环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环节一:阅读文件、填入数据、制作图表(16分钟)

步骤13分钟)

引导学生阅读文件、获取关键信息。

阅读文件

图表制作四步骤

1、 选择源数据(ctrl键的使用)

2、 选择图表类型

3、 修改图表选项

4、 移动图表位置

步骤23分钟)

引导学生将关键信息填入工作表中。

获取数据、填入数据

步骤36分钟)

讲解并演示制作图表的四个基本步骤。

主动听讲,主动思考。

步骤46分钟)

巡视,个别辅导。

模仿效果图,自行操作。

步骤56分钟)

提问学生

环节二:理解数据、美化页面、打印预览(16分钟)

步骤13分钟)

简单复习

步骤23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并寻找数据之间的规律。

观察,思考。

步骤34分钟)

引导学生认识图表相对数字在表达形式上的区别,是否有更好的表达形式

思考、摸索。

步骤43分钟)

展示更多精美的图表操作案例,分析操作步骤。

思考、记录。

步骤58分钟)

巡视,个别辅导。

自行摸索,操作。

步骤68分钟)

提问学生

环节三:总结(8分钟)

步骤11分钟)

学生1展示学习成果

牢记图表制作操作步骤

步骤22分钟)

同学互评及老师点评

步骤31分钟)

学生2展示学习成果

步骤42分钟)

同学互评及老师点评

步骤51分钟)

学生2展示学习成果

步骤62分钟)

同学互评及老师点评

步骤73分钟)

归纳操作步骤。

记录操作步骤。

步骤81分钟)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1、 本课以十九大精神为主题

2、 采用“双任务驱动”教学

3、 在“双主搭配”的“三环节课型”实施。

4、 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模式明确,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教学公开课


德育三分钟教育,在上课起立的同时,全班朗读核心价值观。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选择块语句之猜数字APP的制作

授课科目

APP手机移动开发》

授课班级

17计算机网络班

授课课时

4课时

授课地点

智慧课室

授课形式

混合式教学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参考教材

授课教材APP inventor移动应用开发》出版单位人民邮电出版社

刘载兴,Android积木式编程开发,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文恺 APP inventor 2互动编程,广东教育出版社

授课教材以编程逻辑进行编排,选择块语句遵循传统编程方法进行理论讲解,比较枯燥。因此参考了刘载兴老师主编,我本人参编的《Android积木式编程开发》活动课的设计形式,通过有趣的项目了解编程的原理。

教学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信息技术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响应国二十条政策,普及编程思维,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推广在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APP课程, APP成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最受欢迎的编程入门教程,与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对接。

教学内容

猜数字APP制作

1.随机语句

2.选择控制块

3.猜数字APP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随机语句的原理。

2.掌握选择语句的语法。

3.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

能力目标

1.掌握随机语句的原理,完成随机语句的案例

2.掌握嵌套选择语句,完成开发项目

3.掌握程序优化的步骤

职业素养目标

1.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互助,组长主动指导组员)

2.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和交际的能力(作品分享)

3.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给提示,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找到程序解决办法)

4.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素质。(出勤签到)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嵌套选择语句

2.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

教学难点

1.软件开发的原型设计

2.选择语句嵌套循环的逻辑

(四)学情分析

学生来自2017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是一个自然班级,班级共38

知识水平

1. 掌握用户界面中的按钮、标签、文本输入框等组件设计

2. 了解按钮触发事件的逻辑设计原理

技能水平

1. 灵活运用用户界面的各个组件完成APP界面设计

2. 掌握按钮触发事件

与人合作能力水平

1. 与人交流能力:编程过程中,喜欢独自完成,80%的学生不会主动咨询隔壁的同学

2. 与人合作能力:缺少与人合作的技巧

3. 对团队合作的态度:愿意完成组长布置的任务,但不会主动提出协助

(五)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

教学过程以模拟企业游戏开发项目为依托,按照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框架,项目包含游戏原型构思、游戏界面设计、游戏程序开发、游戏体验等,游戏源于日常生活,过程来源于企业一线工作任务,实用性强,确保专业有效指导训练学生APP游戏开发能力

头脑风暴法

在游戏规则设计和游戏程序开发两个环节都运用了头脑风暴教学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从而跳出固定思维方式,在碰撞中产生火花。

小组学习法

小组成员互相协助学习。各小组的组长是通过自荐、上台演讲,竞争投票产生的。组长与组员通过双选制度建立团队,团队的凝聚力比以往随机分组的要好。每次作业,个人前三名完成和小组前三名完成都获得加分。促使学生在完成个人作业后,主动督促辅导其他组员学习。改变以往学生散漫,教师监督不力的状态。蓝墨云平台的经验值排行榜体现了学生课程的学习情况,由排行榜的实时排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很好的激发出来。组长已养成习惯,每次上课前提醒组员带书本、笔记本,完成课前前置作业、上课注意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完成作业的学生人数比分组前要高。小组学习法在编程类科目中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解决教师分身乏术,无法一一指导学生的问题。

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本项目开发从学生进行游戏体验开始,教师在在学生游戏体验中引导学生对任务的分析和思考,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在欢快的活动中,甚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的,寓教于乐,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

十九大进课堂,每堂课上课和下课时朗诵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几乎都持有手机,手机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东西。日常学生用手机都是在娱乐,我们把这个本来是游戏娱乐的产品变成学习工具。移动学习以及成为趋势,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教师上传学习资源和地点无限制,形式多样,网站链接、文字、图片、视频等等。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地点非常自由,可以是中午,晚上,可以在家里,可以在旅游途中。

蓝墨云班课以教师在云端创建的班课空间为基础,为学生提供移动设备上的课程订阅、消息推送、作业、课件、视频和资料等服务。蓝墨的功能丰富,可以满足我们对移动学习的要求。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把猜数字项目拆分为随机数字和选择语句两部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有效克服了学生对编程的恐惧心理,作业完成度比较高。

课程是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开展的,混合式学习理论把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网络化学习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教师在授课前通过网络提供课程支持,学生提前学习,课堂中运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堂管理,学生完成作品后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评价功能进行作品评价,充分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授课过程中,面对面的学习环境和网络环境交替进行,学生时宜专心听老师授课,时宜打开手机观看视频,完成头脑风暴,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从信息到教学内容,从实操到协作环境,从互动评价到支持工具,一切围绕学生展开。

三、教学资源

硬件

手机或平板电脑(补充平板电脑的照片)

软件

云班课

微课

在线平台

思维导图

APP inventor,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提供在线支持

教学过程(略)

(五)电子竞技与电子商务专业关系说明

电子商务(电子竞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说明

一、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专业的概念

据百度百科介绍,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BusinessActivity)。因此,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商业行为均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

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该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管理、法律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具有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方法改善企业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指出,中职电子商务专业面向电子商务领域从事应用或服务的企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较强的综合职业测量他那天一定的创新意识,从事网店客服、网店美工、推广运营等工作岗位的技能型人才。

根据指导方案的这个精神,概括而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就是既具有商务意识,又能利用计算机在互联网上进行具体操作的中级复合型人才。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传统电商以流量为王,靠流量带动更多销量。因此,传统电商平台,更像是广告公司。商家给平台付高昂的流量费用来做宣传,以此尽可能拉动销量,靠薄利多销赚钱。

做电商的圈子,这几年挂在嘴边的是淘宝不行了、天猫难做了、京东眼看也快到顶了。然而,突然平地冒出一个拼多多,紧接着又是有赞、万色城等增长飞快的新电商平台。

电商的未来是什么?O2O商业模式已经横空出世:阿里巴巴收购大润发,京东开通线下京东便利店,开始向“新零售”发展。随着众多行业巨头开始线下发力,电商市场还有发展的潜力,但传统电商的时代即将过去,全新的电商模式即将到来。

马云说:“未来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

毫不夸张地说,话音还没落下,这已经不是未来,而是实实在在的今天。试问今天有那个行业不在利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的?还有哪个行业没有开展电子商务的?不管是食品行业、服装行业、体育行业、以及教育行业自身。当然,电子商务也已经不是只有阿里巴巴、只有京东的时代了。世界发展太快,互联网发展太快。蘑菇街等内容电商火爆,微商的崛起,实际上宣告了,不是即将,新电商时代已经到来。

“互联网+”倡导者易观在《新电商时代》一书中提出:

新电商=心聚粉+新零售

要想在新电商时代实现销量突破,全力做到聚集粉丝(“心聚粉”),同时建立多方营销渠道(“新零售”),才是根本之道。

这一新观念,既是概括了电商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提出了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现在,有不少学校的电子商务已经在往这个方向上发展,比如,网络直播等,尤其是在与企业有较深度合作的学校,这是企业很强烈的要求,而不是仅局限在网店经营上。

电商行业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日新月异。因此,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包括课程设置等,不能是一劳永逸的,而需要随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而作出必要的调整与回应的,这样才可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电子竞技行业

电子竞技(Electronic Sports)就是电子游戏比赛达到“竞技”层面的体育项目。以为电子竞技=玩电子游戏。以为电子竞技专业就是培养玩游戏的选手。这是一种想当然的误解。

横向比较一下,足球经济是不是只有足球比赛?其实足球产业是一个包括门票、广告、电视转播权、俱乐部标志产品的特许与营销、职业运动员的买卖和足球彩票等在内的复合产业。从事足球行业的人,不仅是足球运动员,更多的是在周边产业,或者说,就是并非踢足球这一行的从业人员。因此,“足球经济”的发展才带动了制造业、广告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

因此,电子竞技行业却不是仅有电子游戏比赛。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电子竞技的产业也在不断完善中,围绕比赛这个中心而形成包含游戏运营、赛事运营、游戏媒体三大环节。在从业人员中,比赛选手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对电竞有一定认识的商务人员,及电竞周边产品的制作人员。

目前,电子竞技产业链上这几大环节都是与比赛有关的商务活动,但不等于比赛本身。而且,不管是利用o2o模式还是别的模式,电子竞技行业也一定是要利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的。否则,会就如马云所说,不开展电子商务,就一定无商无。电子竞技行业的这些商务活动如果不利用互联网,一定无商可务。尽管由于行业特点,以及新电商的发展,电竞电商并不以网店经营为手段。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是否会出现电竞网店,电竞俱乐部都会经营自己的一个电竞网店呢?或者这是永不会出现的可能,只有时间能回答。

四、电子竞技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电子商务专业与电子竞技方向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辩证的关系,是一个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的关系。

电商专业与电竞方向的共同点,在于这两者培养的都是能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人才。而且除了网店的运营技能外,其他的电商运营方式手段都是一样的。都需要流量,都需要广告。传统电商已不断向新电商方向发展,电竞电商主要依托新媒体运营,电竞电商本身就是新电商的一个发展。

作为差异性,理论上说电子商务专业会更重视通用技能,而电竞电商专业则更针对电子竞行业的特殊性,尤其因为对新媒体运营的高度重视,电竞电商可以作为网络营销、网店美工、电商客服、农村电商这四个较为偏向传统电商的专业方向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作为新电商的一个有特色的代表。

以下两张图反映的是与我们合作的南方电竞公司最近在开展活动时需要的电竞电商活动内容。

五、核心课程调整说明

专业核心课程是以本专业基本活动为主题而编制的课程系统。《广州市电子商务指导方案》(简称指导方案)专业核心课程共有8门,分别为:《电子商务基础》、《网络营销》、《图形图像处理》、《软文编辑》、《网店客服》、《网店运营》、《电子商务物流》、《网店管理软件》。

电子商务专业(电子竞技)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以《指导方案》为指导蓝本,根据电竞电商不以网店经营为主,而以新媒体运营为主的行业特点,切合电商行业向新电商发展的这个新主题,作了适当调整。其中,

《指导方案》中《电子商务基础》、《网络营销》、《图形图像处理》、《软文编辑》这4门课程完全保留;《网店客服》及《电子商务物流》这两门课程作了概念向上的延伸调整;《网店运营》、《网店管理软件》这两门网店运营课程用新电商运营课程作了替代。这门课程的调整,都是紧扣电商行业发展趋势。

原《网店客服》修改为《客户服务》。因为新电商的概念不局限在网店经营上,因此,我们在核心课程上选择更具有通用性的课程。

原《电子商务物流》修改为《流量经济》。流量经济是一个新生概念,它的发展形态的表现是以要素的流动为根本的,一般认为流量经济要素主要有八个,包括:物流、人流、商品流、现代信息流、商人流、人力资源流、资金流、技术流。这一课程在理论上说,涵盖了原《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虽然这一课程不像《电子商务物流》那样成熟,但突出了通用性与电商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新媒体制作与运营》与《互联网直播与解说》,这两门课程不仅是电竞行业所需要,也是如今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所以,用这两门替代两门网店课程,并没有减弱电子商务的特点,而是更强调了新电商的特点。

六、申报专业名称为什么不是电竞电商

专业方向课是指以后选择的方向,因为每个专业都有各自不同的研究方向。但是由于时间等因素限制,所以只能研究一个方向,而研究方向所对于的课程,就叫专业方向课。

电商各专业方向简单比较:

网络营销方向

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的关注重点不同。网络营销的重点在交易前阶段的宣传和推广,而电子商务的标志之一则是实现电子化交易。

网店美工专业

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的关注重点不同。属于艺术设计范畴,侧重满足网店环境的特殊需要。

电商客服

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的关注重点不同。属于客户服务管理范畴,侧重满足在线管理的特殊需要。

农村电商

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的关注重点不同。网络营销关注的是商务活动技能,农村电商关注的是产品特色。

电子竞技方向

属新电商范畴,关注的是行业特色。

电子商务专业(电子竞技方向)培养的人才不以电竞选手为主要培养目标,尽管在培养方案中,我们也会给予有天赋的学生往这方面发展的机会。

经过上述研究,我们才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电子竞技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电子商务从传统电商向新电商的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新兴的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需要。以电子竞技行业的赛事组织、场馆运营、同边产品生产制作或服务为切入点,培养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具有基础的电子商务知识和新电商知识,较强的新媒体制作与运营能力,能从事电子竞技行业商务活动,满足电子竞技行业服务和管理工作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级复合型技能人才。

可见,在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电子竞技方向,在学科的意义上说,是对上述四个较为传统的方向的一个有力补充,促进了电子商务专业在新电商方向上的发展,同时为电竞行业培养了急需的电竞商务人才。专业方向的开设不仅有合理性,在为新产业发展的角度上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但为什么在我们的申报中不像电子商务专业(农村电商方向)那样叫电子商务专业(电竞电商方向),而叫电子商务专业(电子竞技方向呢)?这是我们在学习了中国传媒大学和广西物资学校经验以后,经过认真研究做出的选择。

20169月教育部公布电竞专业名称为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属体育大类,专业代码是:670411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电竞专业招生,专业名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娱乐方向)。

2017年,广西物资学校电竞专业招生,专业名为:广告设计专业(电子竞技方向)。

两所性质不同的学校的相同做法,都是基于他们对电子竞技行业岗位的涉及面的认识以及电竞企业多样化的需求的基础上,慎重地提出来的。

以此为蓝本,我们学校申报组经过深入研究和多方比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农村电商方向可以基于农村产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这些产品都是实实在在的,不管是番薯还是橙子,或者是乡村旅游产品,都有相对稳定性,有清晰的概念。

而电子竞技行业是一个快速成长中行业,相关产品还没有完全成熟,企业也仍在探索发展中。所以,当我们采用“产教融合”开展职业教育,就不仅是在利用企业力量帮助学生成长,同时也是在发挥学校的力量帮助电子竞技行业的成长。因此,最终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电子竞技方向)这个名称,既反映了我们做电竞电商的专业化特点,同时又兼顾了电竞行业在快速成长过程中的人才需求特点。

因此,我们申报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电子竞技方向),一方面是紧紧抓住电子商务行业向新电商方向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是在电子竞技行业逐步形成其产业链之际,及时为电子竞技行业培养可专业化地开展互联网商务活动的中级人才。

正如《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所指出的:职业教育“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

七、社会效益

正规学校开设电子竞技专业,是为社会带来了正能量,还是为青年学生沉迷游戏正名?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社会上对这个专业有比较大的不同看法。我们的老师到体育局交流,他们的态度也认为,对学校开设这个专业不反对,但也不鼓励。

我们研究小组以创新的态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对问题不回避、不退缩,正确认识问题,敢于迎接困难挑战,以习近平所提倡的“砥砺奋进”的精神解决问题。

我们认识到,社会对“学生沉迷游戏”这个问题上有这么强烈的呼声,这是一种迫切的社会需要,说明在电竞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教育不应该缺位。我们申办电子竞技专业,在客观上也就是在回应社会的呼声。通过有效的管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培养青年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减少家长们对学生“沉迷游戏”的担心。

2019.3.7


五、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廉政情况鉴定

(原件)



[1]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2]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何克抗,《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9


[3] 百度百科《任务驱动教学法》